天然食品质量之根


天然食品质量之根

前言:

     在这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低价)假冒伪劣、山寨货横行、(虚假)广告多于真理的时代,我们生活真的不容易,质量问题不得不备受关注。

 

      常言说得好:“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不清楚质量之根,生活就受苦。

特别是我们天天吃的食品,这些年暴发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的质量谁说了算,食品质量根源在哪里呢?

 

怎么来断定一个天然食品的质量,今天借此机会,发表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凭据;

 

 

     沙糖桔以味甜如沙糖而得名,最好吃的却只有产广宁、四会一带的沙糖桔,其它地方的沙糖桔都不怎么甜,或是夹杂着其它怪味,这是为什么呢?

 

     红糖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保健养生精品,一直以来都是女性例假、产妇的天然补血产品,也是爱美女性的首选食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证明:“只有云南巧家的红糖产品保健效果最好”,闻名于世界,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其它地方的红糖总是哪么不受爱戴,这是为什么呢?

                                                                                                                                     

     大枣这个传统的天然养生食品,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的传言,经常吃枣养生的朋友,都认为新疆的大枣好,这是为什么呢?

 

     再如这几年新流行的山羊奶,在秦岭高山野外放养的玉山羊奶广告很少、卖价比一般的羊奶贵几十元,但销售效果却非常好,这是为什么呢?

 

     巴马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工业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却没有成为长寿之乡,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环境很重要”;

 

      巴马的人饮食营养达不到理想的国际标准,医疗条件也非常有限。但是,巴马却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

      国际自然医学会长森下敬一博士等研究后发现:自然界的能源力量是无穷的,巴马的人至所于长寿,根源就在于巴马的自然环境好。

 

古代圣贤有言“穷山恶水出刁民,山清水秀出才子”、“江南为橘、江北为枳”,2000多年前的《孟子》名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都是在证明“环境决定质量”;

中医的境界是“物质、能量、信息”,能量和信息是最高境界的中医学,很多案例证明环境决定了能量和信息,例糖尿病专家,多数会得糖尿病,为什么呢?就因为他处于糖尿病人群的环境之中。

 

      我们生活的环境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天然食品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天然食品的质量,所于说:“天然食品的质量之根在于产地环境”;

          

      正因为古代圣贤都认为环境最重要,所于我国流传最久,世界公认的群经之首《易经》才会研究环境;

      真正的《易经》并不是迷信,而是一部研究环境的环境学;        

      我从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暂时不记起书名了),也许可用于食品的质量之根源解说:

云为天之气,草为地之衣,土地是植物之生命,水源是鱼类之生命,空气是人类之生命,大自然是一切动植物之生命。

环境决定存在:动植物的生活(包括人)好不好,取决于所在环境的综合因素,就像阴阳五行一样,和谐平衡、天人合一就是好;

环境会将自身的能量和信息,附着在处于该环境的一切动植物生命体上,所于广宁、四会的沙糖桔特甜、云南巧家的土红糖保健效果特好、秦岭高山野外放养的玉山羊奶养生效果特好。都是因为这些产品上带有产地的环境能量和信息之故;

 

      古代的圣贤之言、无数的例子(如上面例举的沙糖桔、红糖、山羊奶等)都在证明一件事“环境决定质量,天然食品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天然食品的质量,生存环境就是天然食品的质量之根”。

      当然,环境也是人类的生活质量之根;

 

      因此,建议各位朋友,在挑选食品时(特别是天然食品)要首先关注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决定着质量、代表着质量,而不是只看参考营养价值表。

 

参考营养价值表同类食品基本一样(这是国家标准限制的,达不到标准,添加工业营养素都必须达到,所于看现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基本都添加了很多工业营养素)。

国家高级人才也清楚天然食品质量取决于产地环境,而不能光看营养成份,所于在要求标注营养成份时,大多数都标明是“参考营养价值”或是“营养成份表”,这些都不代表质量,只能代表含有的营养成份。

 

就好比学历跟能力一样,学历代表学过的知识、代表拥有的知识,但是否有能力,却不一定。质量就好比人的能力,营养成份就好比学历,大家如果只关注营养成份,就跟只关注学历一样,最终是要吃亏上当的;

 

最后,兴盛祝大家好运;

 

                                                     叶兴盛

                                                    2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