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媒体报道与社会舆论渲染中,员工在劳资关系博弈中一直是“弱势群体”的形象。但是,德国浩富集团中国劳动法编辑委员会最近的一项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令人惊讶的特征:在人力管理问题上,企业呈现的是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企业对自己的义务研究较多,而对权利研究较少。企业显出明显的“防御”特征。而不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立于主导地位。
浩富集团是德国最大的人力资源资讯出版商。2011年开始低调进入中国人力资源资讯市场后,一直在进行广泛的市场研究。该项研究是最近的一次,该研究采纳了300人以上的中小企业的样本,旨在了解劳动合同法实施5年以后,企业员工关系中劳资互动状态及其对企业HR资讯需求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企业最经常研究的是招聘、合同、工时报酬福利休假问题,分别为76%、74% 、76%。很明显,这些问题是员工在决定是否入职时就会问清楚的问题。相对应的,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问题,企业的研究就非常少。有79%的人说他们很少或几乎不研究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问题。
即使是双方关系进入终结,不再想发展关系时,员工的进取性仍然决定了企业的研究方向。比如,经济补偿和赔偿问题是员工在离职时会主动向企业提及的问题。67%的被调查者说他们经常研究这个问题。而向员工索赔这个问题,60%的人说他们几乎很少或不研究。而这个问题,是关于员工义务的问题,是员工防守的领域。
这个结果与我们的实证经验是一致的。我们有一个只对企业付费客户开放的劳动法专家在线问答网站,我们分析该网站上2012年下半年的所有咨询,发现关于社保的咨询中,有10%的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员工不愿意买保险,要求企业把费用发给本人。企业不同意,他们就不干,为了留住熟练劳动力,企业只好同意,但又担心风险,所以咨询我们。我们本以为这只是巧合。但将两个分析放在一起看,这似乎反映出了企业弱势的共性。 当然这也许不能说明在总体上企业处于博弈中的下方,但显示博弈的力量平衡点正在朝劳方移动。这可能对企业的管理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