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那点事儿!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由衷地赞美,员工更是渴望获得老板由衷地认同。身为职场中人,老板对之最高的赞美应该是——你这个员工在工作中非常“职业”!因此,职业不仅是每个人的谋生之道,也是每个人享受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一个人很“职业”,就等于说这个人“工作非常职业化”,“职业化素质高”!
钟声不仅仅是寺里时间的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挡撞钟之责?”其实在职场上何尝不是如此,陷入职场平庸困境的人,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职位过于平凡,而鲜有反思其自身职业化进境程度如何。
多年以来,大多数的企业大力投入企业文化建设,都在宣扬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奉献等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都在倡导企业就是员工的家。于是,在这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下,很多矛盾和冲突就被遮掩起来,这是企业与员工的“蜜月期”。
但是经历了蜜月期的亢奋之后,回归到现实之中,当企业和员工相互熟悉和了解之后,面对着利益的冲突与矛盾的纷争,就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和声音,例如:有的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而这山看着那山高;有的员工躺在企业温床上而惬意地享受,却总是端起碗来吃肉,搁下碗来骂娘;更有甚者拿着企业的机密资料作为筹码,准备到新主子哪里邀功请赏……
种种不职业的现状让企业管理者苦不堪言,而与此同时也让员工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懑。谭小芳老师认为 在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推行员工职业化的建设,只有员工和企业都具备了职业化的素质与修养,才能真正让企业文化力转化为执行力,也才能使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真实的绩效。
谭老师表示职业化就是专职化或者专业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第二个是职业化的工作形象,第三个是职业化的工作态度,第四个是职业化的工作道德,这四个合起来都是职业化,一会儿每一个地方都会打开,打开之前先简单的解释一下。
第一你对你做的事内行不内行,你的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这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第二个你的样子像不像搞这一行的,合乎不合乎这一行的规矩,有没有这一行所要求的基本素质,这是形象,样子一看就可以看出来。第三个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很认真去做,凡是力求完美将这个事情做好,这是态度。
第四个公司不是只开一天,公司一开就想开很久,有的公司都可以开一百年,这就是对品牌有没有所坚持,为了这个品牌可以付出牺牲、付出代价、付出成本。谭小芳老师认为提出做好员工职业化素养建设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保持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掌握公司兴亡我有责任、服从没有任何借口、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
2.树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职业观念。掌握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效益观、学习观、危机、协作、竞争、创新等职业观念。
3.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职业思维。掌握系统思维方法,突破思维障碍,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出现问题从自身找原因、着眼于全局思考问题以及树立有主见的职业思维。
4.拥有以成功为导向的职业心理。学会自我激励、情绪控制和承受挫折等职业心理。
5.学习以实用为导向的职业知识。掌握实用的经济、管理、服务、本专业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动态资讯等相结合的普通、专业、社会知识。
6.掌握以专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掌握思维习惯、工作方法、领悟能力、商务礼仪、沟通技巧、企业内部关系、时间管理等相关操作、心智、社会交往技能。
记得国内知名的一名讲师说:职业化就是做什么要像什么样子——在初级竞争的阶段也许适用;目前的市场中,职业化,就要把各自行业的东西都研究透彻,做到极致——才能称得上职业化。我见过卖鞋子的老板,他的墙上挂满了皮鞋、舞鞋、凉鞋。也见过一些卖袜子的老板,办公桌边上挂满了长筒袜、连裤袜、混纺袜。他们把各自行业的东西都研究透彻,这样的企业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一般来说,培养我们的职业化行为的习惯,对员工来说或许是一件非常苛刻的事情。因为在步入职场之前,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习惯,这样的习惯也许会时刻干扰和左右着我们。只要我们的经理人矢志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念与选择,把职业化的高标准行为纳入我们的日常管理行为,我们就可以通过日积月累而达到最好的自己,我们个人以及团队也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摇着头说:“这个人能力尚可,就是职业化素质太差了……”调查显示,90%的公司认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出其能力的80%-90%。
可以说,职业化是21世纪职场生存法则,是提升个人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职业化”是成功的代名词。实践职业化,让千万中外风云人物和企业财团成为其最直接的受益者。而目前许多公司的经理人与员工都不太职业化,原因是什么?欢迎进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课程《职业化经理人培训》!
那么,我们常常说某某职业化精神真高,某某职业化精神太低。那么,这个叫“职业化精神”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美国学者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仅发挥了10—30%左右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的职业化精神教育与职业化培训,就能发挥其能力的50~80%。
谭老师表示,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谭小芳老师以国际通行的概念分析,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
二是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人们的职业体能;
三是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
四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
职业化不是贴在脸上的标签,不是穿在身上的套装,而是你平时怎么拜访客户,怎么接听电话,怎么给同事留言,怎么在会议上发表观点,怎么在讨论中坚持己见……有的时候职业化是非常细节的表现,小到你递给对方名片时名字的方向朝哪里,可是它的影响却可大到体现公司的整体形象。于细节处体现职业化,就是职业化的精髓。
一个企业里,老板都没有职业化意识,又何谈全员的职业化意识,更何谈员工的职业化行为;一个企业里,人们的着装都不能统一,又何谈思想统一,更何谈行为统一;一个企业里,企业人连最基本的工作纪律都不能遵守,又何谈工作效率,更何谈企业效益。
总之,谭老师认为职业化建设迫在眉睫,我国民族企业的核心问题出在人,人的方面主要问题是企业人的职业化程度较低。职业化程度不高是导致职业习惯不良,造成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改变民族企业的现状,必须从企业人的职业化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