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就业跑赢本科的启示
刘纯银
在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受到本科院校严重“挤压”情况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前入校签订协议,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同类院校前列。(6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据了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是浙江银行学校,创建于1975年,2000年升格为高职学院,38年累计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近5万名,其中有5000余人担任过银行支行副行长级以上职务。
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何能培养出这么多专业人才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一语道破:该校始终秉持“立足行业办学校、对接需求设专业”理念,即使在强调办学层次提升的今天,学校也没有刻意要去“升本”,或是并入本科院校,而是集中精力培育金融行业专门人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在管理体制上虽然脱离了行业,但一直坚持“行校共建”办学,围绕行业需求设置专业,并根据经济金融领域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技能课、实训演练等实践类课程占比达一半,工学交替、课外社团活动等依循“实践育人”规划安排,行业一线业务能手受邀走上讲坛传授“秘诀”,开展技能大赛促进学生技能不断提高。正是因为有这样稳扎稳打的专业化人才培训,使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青睐。正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盛健所说:“我们一直在创造更优化的平台,帮助学生开展持续高效的专业实践,让学生真正把课堂所学和职场所需融为一体,提高专业能力与职业水平。”
然而,过去曾有一段时间,有不少高校,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却盲目地追求学校升格。即专科升本科,学院改为大学。正如三年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总结发言中所指出:“部分高职院校片面、盲目追求升本科的倾向,严重影响办学质量。”
质量才是教育的生命线与永恒的主题。“培养人才应该跟着产业走!”面对一些院校质量意识淡薄;或虽然重视质量,但没有把规律转化为具体措施时,以致社会上还出现了贬低、矮化本科教育的两种倾向,期待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能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探索的校企“共生机制”中得到启示。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就业上能跑赢本科,就反映了产业对教育结构的需求,教育应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引导市场来适应高校的培养。正如中国高教学会学术部负责人范笑仙所表示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办学经验表明,只要一所学校长期潜心培养职业化专业人才,主动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积极利用校友资源的“共生机制”,就能够办出一流的高职教育,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6/26/c_132487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