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专家斯诺登其人其事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是一群电子通信专家组成的机构,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曾经是他们其中一员。然而,不久前,这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却逃到香港,后又转道俄罗斯,并爆料,该机构有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使其能直接接入苹果、微软、谷歌、雅虎等9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用户的电子邮件、在线聊天、信用卡信息等均在监控之内。斯诺登还透露,NSA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而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行动数以百计,主要攻击网络中枢,这样可以接触数以十万计电脑的通信数据。一时间,搅乱一池春水,世人因此而恐慌:通信自由与隐私何在?
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泄密的动机是什么?他的爆料有多大的价值?美国将会如何反应?最终他将去向何方?
斯诺登上高中时就辍学了。后来,他在一所社区大学学习电脑课程。即便是在这所社区大学,他也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此后,斯诺登加入了美国陆军。有报道称,他曾是特种兵。从他的采访记录来看,他只是参加了陆军特种兵部队的某项训练,并非特种部队成员。而且没有等到完成训练,斯诺登就因伤退出。
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个基地,斯诺登当了一段时间的保安。在计算机方面颇具天分的他,自学了网络安全的课程。随后,他转行从事网络安全工作。在那段日子里,他开始接触并复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在得到监听计划的机密材料后,5月20日,斯诺登放弃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抛下女友和父母,只身前往香港,在一家酒店里待了3个星期。在那里,他向全世界公开了那个惊天秘密。
对于自己的动机,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愿意牺牲一切的原因,是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的隐私和自由……我惟一的动机是告知公众以保护他们的名义所做的事以及针对他们所做的事情。”
从其对新闻界逐步公开机密资料的步骤来看,他显然对于自己的行为有非常清晰的规划。
5月20日,斯诺登离开美国。就在同一天,美国媒体公布了习近平将在6月访问美国的消息。6月9日,就在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庄园会晤刚刚结束之际,对斯诺登的采访被《卫报》刊登。在采访中,斯诺登不仅提供了“棱镜”计划的详细内容,还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曾经在情报系统中的工作内容。与此同时,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在与习近平的会谈中提到了网络战的问题。这是中美领导人第一次在正式会晤中涉及到此类敏感问题。斯诺登的行为竟然与中美元首会晤如此巧合。作为一个曾经在情报系统工作多年的人,显然他了解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从履历来看,斯诺登并不是典型的美国特工,他只是国防承包商的雇员,没有正式特工编制。按照中国的说法,斯诺登就是一个临时工。实际上,在美国的情报机关,临时工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中情局(CIA)的承包商雇员数量超过2.5万人,在编特工人员数量却仅有1.8万人。中情局不仅将自己无法完成的工作交给承包商,还可能因为有经验的人员流失而找承包商。为了赚取更多报酬,一些CIA前特工会在退休后成为承包商。
CIA的待遇并不算高。斯诺登的年薪高达20万美元。CIA的招聘广告显示,即便是相对高薪的职位——军事分析员,年薪也不过9.5万美元。CIA和联邦调查局(FBI)特工的起薪仅为3.6万美元左右,在美国属于第一税级,也就是最低的税收起征点。
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被网络公司的高薪待遇吸引,没有兴趣从事国家安全工作。虽然临时工的待遇高于特工,但是情报机构无需承担培训及福利成本。这些临时工还可能同时任职多个项目,这样算下来,外包的成本还是少于雇佣同样数量的特工。
斯诺登曝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NSA的“棱镜”计划。该计划让情报机构直接与互联网公司对接。雅虎、谷歌和苹果等知名公司都对情报机构开放其后台数据和信息,方便他们进行网络监控。
“9·11”事件之后,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美国出台这样的秘密计划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只不过,对于自由主义者而言,政府的权力过大让人不安。对熟知美国情报机构运作模式的人而言,斯诺登的爆料,仅仅告诉了大家一个已经知道的事实并且透露出一些细节。
在互联网时代,并非只有情报机构对通讯内容有兴趣,大量的黑客和商业网站也在疯狂搜集个人上网记录。这种行为与NSA的所作所为并无本质区别。只是通过“棱镜”计划,NSA获得了直接进入的权限,而黑客却需要费一番功夫。
至于入侵中国的互联网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系统,这是必然而且正在发生的事情。斯诺登提供的情报,只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外界的指责。在情报战场上,互联网作为一种最便捷的情报搜集途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轻易放弃。
只是与之前的情报战相比,互联网的斗争升级可能极为严重地影响民众生活。各国显然希望在和平时期避免这种灾难的发生。因此,近年来,国际社会加紧网络战争公约的制定,以免出现擦枪走火的事件。
斯诺登的行为可能造成两个后果:一是,未来会有新的立法加强对NSA的监管;二是,美国情报机构会更谨慎地使用承包商,并且很有可能持续减少承包商的预算。
斯诺登的行为给NSA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他本人会何去何从呢?7月1日,斯诺登向俄罗斯在内的19个国家提出避难,加上之前的厄瓜多尔、冰岛,他寻求避难的国家已达21个。但不少国家已给出“委婉拒绝式答复”,即使是和美国立场不同的厄瓜多尔也在某种程度上拒绝了斯诺登,为什么斯诺登总是被拒绝?如今这位告密者的逃亡之路越走越窄,而他寄予厚望的反美国家真能庇护他吗?而美国又会采取怎样的手段将他捉拿归案?斯诺登寻求庇护的道路是否会出现转机呢?
斯诺登已滞留莫斯科机场两周多,去向仍不明。2日维基解密披露,斯诺登提交寻求避难的国家名单,其中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19国。目前,尚未有名单中国家明确表示接受避难申请。斯诺登最终可能会被一个可以跟美国抗衡的大国接纳,这显然不是斯诺登自己能够左右的。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中,个人不过是一颗棋子,更何况他只是个临时工。
链接:
“棱镜”计划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根据媒体的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讯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讯的美国公民。
主要监控10类信息
“棱镜”监控的主要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通过棱镜项目,NSA甚至可以实时监控一个人正在进行的网络搜索内容。
年耗资2000亿美元
NSA的电话记录数据库至少已有7年。项目年度成本2000亿美元,自奥巴马上任后日益受重视。2012年,作为总统每日简报的一部分,项目数据被引用1477次,NSA至少有1/7的报告使用项目数据。
谷歌、苹果都在其中
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文件,这个名为“棱镜”的项目还可以使情报人员通过“后门”进入9家主要科技公司的服务器,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