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可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财经》杂志周一报道称,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中国央行制定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整体改革方案。不过方案的实施时间表尚不清楚。报道援引参与方案讨论的人士透露称,该方案在近期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上获得批准。

  利率贷款下限的取消暗示着利率市场化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其具体方案备受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称,央行计划先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目前,大部份银行的这一期限定期存款占比不到0.3%。这意味着长期存贷款利率将发生变化,很有可能与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的政策相衔接,促进金融流通市场化。媒体猜测:将允许银行发行可转让大额存单,以此作为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中间步骤。

  在此基础上,央行很可能进一步放开货币市场的相关要素,促使货币市场在形成基准利率方面发挥更大的市场功能。随着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步骤将加速,从而形成货币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同时,也将加速银行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短期内可能不会太大。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宏观政策调结构的柔性政策,它对短期和小额融资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使起作用,也只有银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之后,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普遍影响。目前来看,整个政策只会对今后的融资方式、渠道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导向性的作用。

  利率对汇率和外贸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在热钱方面可能会更加凶猛,投机性更强。央行在处理市场货币流动方面的难度也会加大,这类似于简政放权,基础工具的“去杠杆化”将从这些改革中逐渐得以体现。去杠杆化,只会对实体经济的处境更加艰难,如果企业不能够从粗放模式转变为以“创新”为导向,产品没有技术含量、没有品牌、没有所谓的“核心竞争力”那实体经济势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利率进一步市场化之后,对于那些快消品企业广告方面的开支可能会有相对成本的增加,利率放开之后,短期内不会对实体经济有好处或者说短期内主导权还是掌握在银行手里,相对的困难和成本会增加,与此同时,灵活性也会增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待遇,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会计制度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也将是有利于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

  对于服务业来说,利率的变化可能会增加服务的刚性,随着市场化的实施,消费形式将发生心理方面的变化,人们会认可市场的反应,从而消弱服务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的洗牌,品牌、服务、实业都会发生变化,这其中服务业的变化将更加明显,因为实体和品牌更加理性,人们不会再在服务方面那么看重,而是平衡之。实体经济的理性发展,服务内容可能会相对减少、质量会相对性的下降。

  总之,利率市场化将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进,完成宏观经济的结构调整,这可能再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延续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品牌、技术、管理都将发生质的变化,以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再发展。而实体经济也将回到它本来的强势地位,包含了对金融(利率)、产业、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