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临缅甸走向民主新时期的中国企业,挑战和风险在短期会加大,从长期看机遇大于挑战。在分析了新形势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后,对今后中缅经贸合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主要有:发挥与缅甸接壤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CAFTA 和GMS的机制优势和缅甸皎漂港到我国瑞丽的通道优势、利用FTA原产地规则双向运作、加大本地化经营力度、做好公益事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利用新产生的机遇加大与缅甸的经贸合作等。
关键词:民主进程 中缅合作 对策
2010年11月7日 ,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了多党制全国大选。这是缅甸走向民主政治的里程碑,展开了军政府转型民选政府进程。随着该国反对派代表人物昂山素季在当月13日获释以及2012年议会补选成功,标志着缅甸的民主进程在逐步加快。面对这样的趋势,中缅之间的经贸合作如何把握其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风险?这个问题值得分析。
一、缅甸的优势和民主的进程
(一)缅甸的优势
1.缅甸的发展优势
缅甸是东盟第四人口大国,拥有约6038万人口,海岸线长3200公里,面积676581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和法国的总和)。根据缅甸媒体
缅甸的资源丰富,尤其是新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潜力;农业部门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相当大,通过提高稻米收成、改进收割技术等农业技术,以及市场自由化措施的作用,缅甸大米出口收入将会大增。缅甸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国游客逐年增加,与生意有关的来客也明显增加。
2.缅甸经济发展的困难和前景
据《人民日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
经济转变会带来挑战。在发展中也存在的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风险是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因为迅速的增长和投资将造成供应瓶颈和工资压力。据预测2012年平均为10%左右。随着缅甸走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按计划将实行统一汇率,这将是一项关键的宏观经济改革。缅甸的投资法的公布,加上缅甸的工资成本相对较低,这些都可以加快投资。缅甸面临的一些关键挑战还包括需要改善商业环境、改革国有企业、发展金融部门并实行重要的公司治理和反腐败计划。在加快金融部门的发展方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缅甸经济发展规划方面的合作将逐步紧密,先在汇率改革程序方面已与IMF合作;日本东交所及大和证券欲助缅甸建立证券市场等。
亚行专家认为,缅甸面临的诸多局限和风险。比如,宏观经济管理薄弱。由于长期封闭,缅甸政府缺少管理经济的经验,财政赤字和高通胀长期困扰缅甸经济;资源动员能力有限。缅甸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3%,此外税收法律的缺位和不清晰,也可能对投资造成伤害;金融业、基础设施和教育落后等。缅甸经济结构单一,出口商品多为初级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经济的脆弱性显而易见。缅甸经济发展首当其冲的风险是由经济改革和经济自由化带来的。缅甸目前正在致力于市场化改革,如果在控制通胀、保持汇率和稳定资本流入,以及信贷合理增长方面出现失误,将导致经济动荡。缅甸还面临着内部冲突,尤其是民族、族群冲突等风险。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也是缅甸发展面临的一大风险。发展不均衡是缅甸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缅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仅体现在不同省邦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而且不同族群之间的经济不平等也十分严重。他举例说,整个缅甸贫困人口的比例大约是26%,然而在西北部靠近印度的钦邦,贫困人口的比例却高达70%。
尽管存在政治和经济挑战,如果缅甸政府继续实行改革计划,缅甸就可能成为东盟的下一只经济猛虎。由缅甸总统吴登盛主持的第一届开发合作论坛于
2.中缅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在军政府时期,由于受到经济制裁,缅甸经贸合作对象主要是东盟其他国家和中国。因此,中缅之间的经贸合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缅甸中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1/2012财年,缅中贸易额达到50.01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27.86亿美元,出口22.14亿美元,占其总额的近27%。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在2009年就取代了原来排在第一位的泰国,2012年达到202亿多美元(含中国香港,澳门),占其总额的50.12%。
自从中国决定在缅甸修建油气管道后,缅甸对中国经贸合作的战略地位就进一步提升。据2013年1月21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正进入全面攻坚阶段,预计将于2013年5月30日 全线贯通。中缅原油管道设计年输原油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中缅原油管道使来自中东的原油绕过马六甲海峡,经由印度洋在缅甸上岸,由管道输送到我国,对于改善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紧缺,实现国家“原油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油气的转口贸易不仅对缅甸的贸易额有一个极大的提升,而且会带动中缅投资合作的进一步扩大。
(二)缅甸的民主进程是大趋势
1.民主进程是缅甸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缅甸从20年的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变,这除了有外界的压力外,更关键是本国发展的自身需要。从下面的经济层面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缅甸已经形成了一批大商家。这些大商家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缅甸内部要求各界上更加开放,政治上更加改革的一种动力。缅甸上层社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缅甸如果不改革、不开放,如果再这么下去,不仅对缅甸自身不利,而且缅甸在东盟中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排解。从上面层面看,经过20年的经历和长期精心准备、策划,缅甸军政府经济具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并认识到选举对自身有好处,是他们长期准备做出的一个选择。另外,发达国家对其的经济制裁,对于需要进一步发展的缅甸来讲,也是需要新突破。因此,重新进入国际社会,是缅甸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2.民主进程的速度在加快
2012年4月,昂山素季补选缅甸议会成功。这标志着缅甸的民主进程会进一步加快。据2012年4月5日 环球日报的报道,近一年多来,缅甸改革的步子让西方的政治评论家都感到吃惊,缅甸总统吴登盛的顾问格格莱称,缅甸的改革不是“新瓶装旧酒”。路透社2012年4月30日 报道称,昂山素季胜选,欧美可能解除对缅制裁,西方公司正排队等着进入缅甸,试图分一杯羹。
以上分析说明,缅甸民主进程下的变化,给中缅经贸合作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风险和竞争。
二、缅甸民主进程下给中国企业形成的利弊
(一)有利之处
1. 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西方对缅甸经济制裁的解除,各种援助和投资的增加,缅甸每年的投资会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据缅甸投资与公司注册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份进入缅甸的外资近1400万美元。投资国和地区分别为:日本800万美元;韩国400万美元;中国大陆和香港各100万美元。日本从2013年1月开始落实减免缅甸剩余债务计划,并向缅甸提供500亿日元新贷款。据环球时报
2. 商务环境很大改善
缅甸在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商务环境不管从硬件还是从软件方面来看,均会有很大的改善。从硬件方面看,基础设施改善的速度在加快。公路、铁路、港口、通讯、供电等方面均有新项目在建设。缅甸计划在伊洛瓦底江钦敦江新建6个码头和计划在丹那沙林沿海再建2个深水港,即“格勒沟深水港”和“波彬深水港”;将邀请国内外企业投资建设勃固省勃固市附近的“汗达瓦底”国际机场;缅甸和泰国已经就在缅南部土瓦地区建设经济特区签署框架协议,协议包括建设土瓦深水港、工业园区及与泰国相连的交通公路和铁路等计划,特区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有望在10年内完成;日本经济产业相与缅甸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长在2012年举行会谈,一致同意由两国合作建设缅甸最大城市仰光郊外迪拉瓦港周边经济特区,由日本三菱、丸红和住友三大集团组成的财团,将拥有这个特区49%的股权。
在商务环境的软件方面,首先表现在法律法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在
缅甸目前仍是世界上腐败严重的国家之一,它在全球清廉指数中排名第176位,名次仅高于索马里、朝鲜、阿富汗和苏丹。因此,缅甸在着手提高政府效率和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据环球时报
(二)不利之处
1.有些法规变动将改变原来的情况
缅甸财政和税收部根据《所得税法》和《贸易税法》,从2012-2013财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起,将征收1%至30%的所得税和5%的贸易税。依据该法,将对在缅公司征收25%的纯收入所得税,同时,对在缅甸国内生产销售的70种基本商品免征贸易税,对从国外进口后在国内买卖的商品征收5%的贸易税。这样,企业的负担将会增加。
据缅甸环保林业部消息,缅甸计划于
2.面临的竞争加强
随着经济制裁的解除,进入缅甸的外国企业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大。例如,日本铃木汽车拟在缅甸建厂,该厂位于迪罗瓦经济特区,占地
3.军政府时期的项目面临的风险增加
中国企业在缅甸军政府时期办理的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由于当时的状况导致项目当地的一些隐现矛盾,在缅甸进入民主进程后,有的就会显现出来。如密松水电站的停建、莱比塘铜矿项目出现了抗议等。把本来是一些经济纠纷的事端上升到政治层面,变成了向原来军政府宣泄怨气的靶子。导致中国企业躺着也中枪的局面,对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4.民族矛盾解决难度会对中缅合作影响
缅甸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均处于缅甸民族自治的地区。在民族进程下,缅甸内部的民族矛盾如何解决变数较大。自1948年独立以来,缅甸的民族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国内十多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别组建武装占据地盘与中央政府对抗。例如,2012年6月,克钦独立武装与缅甸政府军爆发了军事冲突,为阻止政府军向位于中缅边境的克钦邦桑岗村的太平江水电站集结,克钦独立武装炸毁了太平江支流上的一座桥梁,把水电站由此控制在克钦独立军的包围中。目前,水电站仍然停止发电运行,中方人员已经完全撤离。进入2013年,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的战火还在延续,导致缅北中缅边贸九大口岸中,目前仅有木姐口岸处于开放状态,其他口岸都由于缅北武装冲突处于半关闭或完全关闭状态。盈江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表示,盈江县那邦镇本是中缅边境上重要口岸,由于与克钦接壤,缅甸政府便把所有通道堵住,致使往来边境上亿元贸易几近停滞。从2011年开始,到盈江县商务局外贸股办理到克钦邦投资的企业大大减少,企业也不敢办。中缅油气管道有50公里在克钦境内,克钦如果全部成为战区,就会影响到该工程的安全。
三、进一步开展中缅经贸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中国的优势开展与缅甸的经贸合作
1. 充分利用GMS和CAFTA机制优势
在CAFTA合作机制下,现在缅甸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是零关税,从2015年起,缅甸对来自中国的一轨产品也实行零关税。于2012年底在南宁召开的GMS部长级会议,预示折着GMS进入了新十年的合作,紧急围绕新的规划开展与缅甸的合作,均是西方公司所不具有的优势。
2. 继续发挥与缅甸接壤的区位优势,开展边境地区的全面经贸合作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边境地区仍然具有接壤的优势。除了继续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外,要以瑞丽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为突破口。把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办好,形成对缅甸的“高坝辐射效应”,通过以点带面把整个中缅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带动起来。
3. 以通道优势为经贸合作主线来开展合作
通道优势就是已经有缅甸皎漂港到我国瑞丽的油气管道。现在沿着管道还在修建高等级公路和高速铁路。由此形成的交通走廊可以不断向物流走廊-经济走廊发展,并带动电力、电信等配套项目的开展。围绕着这条通道,其他的项目可以拥有更大的优势,即所建地项目可以拥有面向中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双向运作优势。
(二)主动应对外来竞争和挑战,规避腐败等负面影响
1. 积极参与其项目的建设,项目进入园区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干自己的项目,还可以争取其他渠道的项目。随着外国公司的进入和外援项目的增加,通过参加招标可以获得更多项目的机会,有些项目可以承担二包的合作。为了减少腐败等负面的影响,进行的项目最好进入新建的园区,包括日本、泰国等公司建设的经济特区。
2. 密切关注民主进行的新进展,加大风险意识
在项目开展中要主动积极地关注一些新动向(包括新法律的出台),加强风险意识,特别是一些在军政府时期举办的老项目,可能存在一些容易让人钻孔子的地方。因此,要积极排查,防漏补漏,把一些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特别是自然资源开采的项目和大型基建项目,尤其要注意。要关注今后政局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出台新法律法规带来的影响,主动做好应对措施。
3.做好本地化生产,延长生产链
做好各种本地化经营。对于大型基建项目,在环保等方面要倍加注意;对于资源开采项目,如果能延长加工链的就在当地加工。这样,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当地支持。
(三)加强与民间打交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缅甸帕拉米能源公司总经理钦貌欧认为,中国政府和企业过于重视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应该更多与缅甸民间打交道。中国与缅甸交接的地区均处于“邦”的范围,因此中国企业不仅要会与缅甸的中央政府打交道,而且要善于与地方各邦政府打交道。
中国企业在投资本项目的同时,要积极从事捐资助学,捐建医院,建桥修路,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等活动。同时,也应加大媒体宣传和引导力度,以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总之,在缅甸的民主进程中,中国企业从短期看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会不断增加,但是从长期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和竞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可以很好地应对挑战和竞争,取得中缅合作的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 亚行.
[2] 拉吉夫·比斯瓦斯. 缅甸或成亚洲下一只经济猛虎[EB/OL].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012—02—31
原载于《东南亚纵横》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