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观察(194):大数据提升乘机体验


虽然老有晚点的烦恼,但现在坐飞机还是比之前方便多了,不过既然有了大数据时代的环境,航空公司还可以做更多,尤其在乘机体验方面。

比如我本人喜欢坐靠窗靠后的位置,坐的次数多了,航空公司略作数据分析,完全可以发现这个规律。因此如果在柜台值机时,不用我吭声,柜台MM如果笑容满面的对我说,“目前还有两个靠窗靠后的座位,请问邓先生您想选择哪一个座位?”,这时我的幸福指数肯定会狂飙而上,如此个性化的关怀谁不舒心呢?现在各大航空公司都已推出手机选座值机的服务,如果再做多一点,把座位推荐放进来,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将更高。

如果是一个金卡或白金卡客户一不小心坐在经济仓,此时空姐MM会专门送水送报过来以示隆重,这让VIP同志倍有面子,那为什么这种个性化关怀不可以延展呢?

举个例子,飞机上一般都至少会有100多个旅客,很有可能当次航班会恰逢某个旅客的生日,此时机上广播予以祝贺,或赠以小礼品,都是很抓感情的招数,这只是旅客信息的小小应用,除此之外,航空公司还可以做更多。

在机上,空姐一般忙于送水配餐收拾,以及一些呼叫服务,基本的服务提供之后,旅客们各忙各的,空姐们也得以放松。可是,为什么此时空姐们不上去做多一点事呢?比如说空姐们在巡视时,可以发现A座位旅客在看书,B旅客在用IPAD,C旅客在用电脑写东西,D旅客要了一块毛毯,F旅客在睡觉,G旅客有些昏机……etc..此时空姐们将这些行为表现记录下来。等到下次登机时,空姐会单独给你一包抗昏机的药,或者下次乘机时,柜台MM可能会对你说,“邓先生,本次航班上有一位小姐也喜欢看书,不知您是否愿意与她坐在一起?”,“Of course I do!” 是不是很爽?在机上这种封闭的空间,无聊得要死,如果有位志同道合之士能聊上一路,该多好!何况还是一位MM。最近这次从海口回成都时,发现隔我两个位的一个MM在翻一本书,书名看不清,但又好奇想知道是什么书,但隔那么远,旁边人非瞌即睡,不好去打扰,急了一路也没弄清那本书是啥。如果她当时坐旁边,那就方便多了,有了交流,那就有了发展的基础,枯躁的旅程也就生动起来,这家航空公司在你心目中就代表着不一样的感觉。

又比如说机上的LED,一般会放些无聊的节目,如果能放一些与在座各位相关的内容则会大大吸引注意力。比如说拉一个最简单的统计图,“本次航班旅客的性别比例图”,“本次航班旅客的年龄结构图”,“本次航班的籍贯统计图”,“本次航班旅客的属相比例图”,“本次航班旅客的星座比例图”等,这些不涉及隐私的数据,是不是会让你会心一笑?毕竟世界上再大的事情也与你太远,但这些你身在其中的内容是不是更让你关注?可惜我还没有过这种乘机体验。

另外,从乘机记录中可以发现某些旅客在本航空公司是第一次乘机,对于这些旅客,很多都会有些紧张或小兴奋,此时在自动配位时,就没必要将他们放在安全出口的位置,这也是出于对大家负责的良好考虑。另外,登机口的地勤人员在侯机厅也可以趁大家无聊之时,与这些旅客作一些提前沟通,让他们安心,多少会让人感受一些人性化的温馨。

上述只是对一些很基础的信息作的很基本的发挥应用,其实这里面空间大得很,由此也可见,大数据的实践应用,确实将给我们带来很不一样的挑战与体验。

【邓国清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