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受伤害最大的是谁?


 

养老体制改革在一片争议声中步步逼近。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有媒体报道,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并要求在7月底提交有关部门讨论。

 

812日,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率先在人民网上公开。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

 

清华大学提出的方案中认为,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约在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为65岁。目前我国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艰苦岗位45岁退休,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势在必行。

 

具体计划和实施步骤如下:第一,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总之,从2015年开始,到2030年之前完成这项工作。

 

中国社科院早已提交了养老体制改革的方案,其中也有专门针对延迟退休问题的建议。

 

人社部不再单兵作战,而是把涉及全民的难题交给御用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的方案是否真正考虑过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实际上,延迟退休最受伤害的,是数以亿计的低收入群体,他们进入50岁之后,即使再苦再累超时打工也不足以养家糊口,他们最希望按时退休领到退休金,好维持生计。而享受体制内双轨制好处的官员和国企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并不在乎退休年龄的延迟,越晚退休对他们越有利!

 

延迟退休年龄,首先应解决养老双轨制的问题,养老双轨制是社会最明显的不公,也是一个伤害社会基本正义的不合理制度。企业职工每年每月缴费很多,最终拿的钱很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费,最终拿的钱却很多。同一城市、同样资历、同样职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是企业职工的几倍乃至更多,这种国家财政只保证极少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制度都不能改变,延迟退休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