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留下的“假如”


 

陈坚”留下的“假如” 

 

      陈坚,一个敦实的如同小铁塔般的货车司机,在给北川送货时,赶上了惨烈的“5.12”汶川大地震,背部被重达60多吨的残壁断垣压着,由于头部和一只手臂能自如,故在救援人员和记者赶到时,能神志清醒地与其交流。

      陈坚在一边饮水的同时,一边非常激动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其此时最想告诉亲人什么时, 陈坚特别激动地给妻子打电话......只想和和睦睦过日子......

      当救援人员通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将被残壁断垣压了73个多小时的陈坚活着救了出来。令人扼腕惋惜,捶胸痛楚的是,陈坚却死在救援人员将其送往急救点的路上......

      假如一,当时救援人员如果随身携带着两个人就能提得起的“千斤顶”,救援陈坚的时间,可能将会大大缩短。因为只要有了“千斤顶”,稍稍将残壁断垣顶一丝丝松动,就能将陈坚迅速地拖出来,因为他的头部能自如啊!

       假如二,现场有人提醒:救生的黄金时间是72小时以内。此时的陈坚已接近这一临界点,最重要的是要其保存体力与元气,尽量少说话,避免激动,暂时不要给亲人打电话,告诉他,你现在处境很危险,等脱离危险后再与亲人联系,或者是由记者为其代打电话......

       假如三,在这漫长的救援6小时里,如果山下急救点能上来两名急救医护人员,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也许......因为此时的陈坚头部和一只手臂能自如啊......

       假如四,一旦发现陈坚,就能控制好给他的饮水量......

       假如五,陈坚此时不是像他的名字和体魄那样,表现得太坚强,给予救援人员与记者的“过于乐观与自信”这一错误信号......

       假如六,保存好陈坚的遗体,经其亲人同意后,供医学解剖、科研......

       总之,我们要感谢救援人员和记者,他们给人类留下了陈坚之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的重大价值,远远超出了这一过程的本身。它告诉人类,人类在面临巨大灾难的时候,在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的同时,更需要智慧与科学知识的支撑!

       陈坚,安息吧,你用自己的生命给人类写了一部教科书。你与你的遇难同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崔金堂(安徽省铜陵市郊区第四、五届区政协委员)

http://blog.cntv.cn/8896072-440796.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fdc3b01009dwe.html

http://cuijintang.blog.sohu.com/89046332.html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238944

http://bbs.culture.163.com/bbs/sanwen/8095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