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舆论的关注重心是有关网络谣言的事情。说起来,那些靠造谣和炒作搏名气的家伙的确可恶。他们抓住人们的一些情绪化倾向,编造了一些貌似有根有据的东西进行惑众,的确起到了鱼目混珠的功效,为社会带来了很负面的影响。很多人盲目跟风,在客观上起到了信谣传谣的作用,此类教训的确值得每个善良且富有正义感的人警醒。在总结此类事件的教训中,有些问题的确发人深思:比如,如何根除网络谣言的土壤呢?我们的有关宣传强调,网络谣言并非中国所独有,国外也很普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这里,网络谣言似乎更为严重,甚至有些登峰造极了。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舆论环境在客观上存在着网络谣言生存的适宜土壤。还有就是主流权威的传播渠道缺乏公信力,导致很多民众宁愿相信网络上那些似是而非的传言,这是个值得深刻反思和检讨的问题。在现代网络社会,民众当然渴望了解事情真相,如果很多事情真相的公开性不够,自然就为小道消息提供了传播的空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有关宣传部门在信息公开透明方面的严重缺位,无形中在客观上起到了为网络谣言大行其道的幕后帮凶作用。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尖刻,但仔细想来恐怕还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呀。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履行自身神圣的社会监督作用职责上是有着严重缺失的。也许宣传主管部门是担心媒体的社会监督内容多了,会影响安定团结,或会弱化公众对我党执政地位的信任程度。这样的顾虑使得我们的主流媒体在社会监督方面总是缩手缩脚,形式上的正面颂扬内容虽保证了,但效果并不好。因为你工作做的好,百姓认为是应该的,而社会的阴暗面你不揭露,百姓也是看得见的。现在的信息渠道如此之多,这方面的缺位自然形成了极大的漏洞,也为“秦火火们”别有用心的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因此,根除网络谣言既要靠对造谣者的坚决打击,更要在完善我们的社会舆论环境上下功夫,从制度上完善舆论社会监督工作,这才是做到了治标又治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