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赞歌祭英魂——读屈原《国殇》感怀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感怀:这是一幅何其惨死何其悲壮的古战场写真!看呀,手持戈矛身披甲胄的战士,乘着旧中国策动战马驰入敌阵,敌军如乌云般压顶而来,互射的箭簇如急雨般纷纷坠落,战士争先恐后地冲杀、人顺喊声,马嘶声,兵戈撞击之声响成一片……敌人掩杀过来了,战马倒下了,战车毁坏了,但奋进的鼓声依然在激烈地敲击……这又是一篇歌颂忠勇礼赞英灵的献辞,战士倒下了,悲壮英勇地捐躯沙场,身首异处,尸横原野,但烈士卫国的雄心不可征服,刚强的气质不可侵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纵然命归黄泉,依然英雄本色。

  我不能想象,形容憔悴、行呤泽畔的屈子,当他为献身疆场的战士唱完这首祭歌,脸上会奔流着怎样的热泪!

  两千多年来,人们敬重屈原,爱戴屈原,每逢端午总要包了粽子划了龙舟祭奠他,就是因为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有着深沉的爱国情操。屈原感动着后辈子民,但在屈原的心中,他所呤颂、所敬仰、所感动的,却是为国捐躯的战士。

  战士——多么高贵的称谓!

  屈原的《国殇》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至死不屈的气概,但其突出表现的是战士。没有战士,那里会有将军的成长?读屈原的《国殇》才感受到“战士”这个名词实在比“将军”、“干部”更具有军人的色彩和气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战士”的确切含义。屈子笔下的战士如此,今天的战士更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