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人均千元,招商团咋如此“败家”?
今年5月,某省招商团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早餐会。一位参会的香港企业家透露,参加者共约40人,花费约4万元,人均1000元。这位身为亿万富豪的企业家,宴会结束后特地向服务员要了账单,看后不禁感慨:“一顿早餐花1000元,我不掏钱都觉得心疼。”(8月26日《人民日报》)
中国闭关自守,连续几十年拒绝一切外资流入,导致国民经济频临崩溃。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资本的作用,又反过来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而且因为各地竞争激烈,很多时候都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要想外资及外地资金流入,就得给“资本家”开出一个好条件,不但贱卖土地,甚至将税收的地方所得部门全额返还。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结果,无非是把GDP的总盘子给做大了,但却把污染留了下来,现任官员的政绩是有了,污染却要百姓来承担。因此笔者曾呼吁,中央必须严控以“税收返还”为条件的招商引资,尤其是对外资的税收征收权,本是一国主权的象征,向外企返还税收,有丧权辱国之嫌。
正因为地方政府不择手段招商,因此对招商人员吃喝招待基本上不设限制。笔者所在的城市,多年前曾出台过“禁酒令”,而且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公职人员因此直接受益,中午可以冠冕堂皇地免遭酒水之害。可有意思的是,该“禁酒令”也特意注明“因招商需要除外”。
一些华人总是以中国的“食文化”为荣,可笔者以为这是借文化之名,行“好吃”之实。中国的“食文化”外国人估计并不是十分认同,但中国人“好吃”肯定是世界闻名,尤其是中国官员“好吃”,甚至已经达到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地步。
中国官员“好吃”甚至“豪吃”成气候,估计也就几十年的历史。可用豪宴招待客人,却不一定就能得到客人的尊重,比如应邀参加“人均千元早餐”的这位身为亿万富豪的企业家,就对这样的招待相当不满。反过来说,不用豪宴招待客人,也同样能得到客人的理解。如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章程》起草人之一的马君武在任广西省省长时,曾接待法国驻龙川领事,马只饷以清茶一杯,连香烟也不备,反赢得对方的尊重。
很明显,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失业建筑工人一起喝啤酒的照片,反而告诉中国人什么是真正的“平易近人”。而看到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一起街头吃汉堡的照片,连一贯“好吃”的中国人也绝不会说他俩“掉价”。从另一方面看,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北京主动吃炸酱面,说明北京炸酱面不赖。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招待外国元首时也仅给他一份炸酱面,那才叫自信呢。
应该说,在“习八条”发布之后,中国官员“大吃大喝”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可招商部门似乎仍然未被纳入管理范围,因此才有可能出现“人均千元”这样的超豪华早餐。笔者以为,中国有必要规范招商行为,不能继续“窝里斗”而肥了外人;不能因为恶性竞争,而肥了“资本家”。在接待问题上,招商部门不但必须执行“习八条”,更应该率先学会与国际接轨,做到节俭、大方,以消除“败家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