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伟大企业,拒绝恶性竞争!


  前言:

  竞争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催化剂,但突破商业道德底线,就只能适得其反。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靠恶意攻击对手来成就自身的伟大。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不妨以开阔的视野,实现与国内同行的协同竞争。

  近日,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两家同城同业企业展开了异常激烈的口舌战。双方各执一词,互指对方的监听、诽谤、违反商业惯例的信用销售等恶性竞争行为。两家企业的“告白”与公告,成为商界热门话题。

  近年,类似恶性竞争行为在国内还发生了不少。比如,蒙牛的“诽谤门”,腾讯与奇虎360的3Q大战等。这些恶性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而且对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冲击,甚至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三一和中联的“互殴”,还使得两家企业的应收账款猛增,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

  三一和中联矛盾的内情外界仍无从知晓,但从目前相互“指控”的事实来看,不少恶意竞争行为已经超出了商业伦理的底线,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甚至触犯了相关的刑事法律规范。要避免严重的恶性竞争行为,司法机关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目前在处理一些企业间,尤其是同一地区企业间的矛盾时,部分地方出于当地发展和税收的考虑,会尽量安抚双方企业,希望以此缓和矛盾,留住企业。这样的初衷可以理解,但行政干预难免有失公允,即便“一碗水端平”也常常难以服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调解缺乏对违法者的处罚,只会让恶意竞争变本加厉。

  因此,通过司法部门的介入,让矛盾得到公开、公正的裁判,让违法者受到法律的严惩,更有助于双方的良性互动和理性竞争。蒙牛、伊利之争中,警方及时介入调查,就大大缓和了双方的矛盾。要规避恶性竞争,除了强化法律的约束外,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尤为重要。可以说,恶性竞争突显的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企业创新能力有限,窃密、模仿、诋毁,便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手段。

  应该说,三一与中联同为工程机械领域的翘楚,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两家企业的业务结构高度相似,都偏重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这样的同质化竞争无疑加剧了正面冲突。在蒙牛“诽谤门”事件中,蒙牛与伊利在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正面交锋,正是诱发矛盾的直接导火索。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官网www.tanxiaofang.com)老师认为竞争本是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市场繁荣的催化剂,但如果企业采用无底线的竞争手段,就只能换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在商业道德底线之上,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公平竞争,才能营造出企业长足发展、消费者真正受益的健康市场秩序。一个企业如果连基本的商业底线都守不住,又何来企业的品牌美誉度,更谈何伟大?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靠恶意攻击对手来成就自身的伟大。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对的更是全球的竞争。企业不妨以开阔的视野,强化自身创新能力,力求差异化竞争,在各自的细分市场赢得客户,实现与国内同行的协同竞争。

  针对乳品行业存在的争抢奶源等突出问题,伊利、蒙牛、三元等乳品企业在近日召开的“2007年中国奶业协会年会”上联合签署并发布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一致呼吁要推行合同收奶,反对争抢奶源、限量收奶、压级压价、拖欠奶资;要开展公平竞争,反对捆绑销售、特价销售等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恶性竞争行为。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据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介绍,当前我国奶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正处于向现代奶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共实现工业产值1074.23亿元,比1998年的122.92亿元,增长了近7.7倍;销售收入1041.42亿元,比1998年的118.30亿元,增长了7.8倍。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预定企业管理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13938256450)老师认为尽管行业发展迅速,但刘成果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奶业发展中仍面临“两乱”和“两低”两个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原料奶收购和终端产品销售两个环节上,即原料奶收购秩序乱,奶农养殖效益低;终端产品销售市场秩序混乱,乳品企业效益低。

  “有些地方已经出现杀牛、奶牛当肉牛卖的现象,甚至新生母犊也廉价卖掉,严重威胁奶源基地建设和奶业发展后劲。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乳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刘成果说。对此,刘成果表示,当务之急是乳品企业要开展行业自律,自觉履行规范市场行为的责任,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奶农、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善待奶农,善待消费者,善待同行,努力构建和谐奶业。

  此次乳品企业代表在《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中承诺,要开展公平竞争、推行合同(定单)收奶、恪守诚信经营、谋求共同发展、接受社会监督,共同构建和谐奶业发展环境。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秘书长魏克佳表示,中国奶业协会坚决支持并将进一步做好监督和协调工作,将研究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不遵守“宣言”的,采取行业内通报,对遵守“宣言”并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

  如今的企业发展现状不如乐观,其中的表现元素,既不是企业的亏空富盈,也不是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是对一个企业声誉和形象的正面攻击,始终制造事端来诋毁、中伤,形成“三人成虎”之势,达到战胜对手的恶性行为。通俗地称之为恶性竞争。这对受害一方的企业来说是一件最厌恶、最头疼、最反感的事情了。

  恶性竞争的事实存在已久,记者通过观察,大概总结出了这些事实的引起都有它们的共通性:一是竞争都发生在同行业里;二是基本倾向于借助互联网的攻势进行不见血的负面诋毁;三是手段基本针对特定的品牌恶意炒作,并在实施中隐性化进行;四是结果都是两败俱伤,没有哪一方因为竞争胜利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存的不二法则,这一法则在市场经济中也同样适用。企业之间良好的竞争可以促进彼此的快速增长,激发无限的潜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可能就会带来两败俱伤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