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在公开透明上下功夫,在持续推进中增实效,会议就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决定推出三项措施。新年伊始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承继去年持续推进的简政放权,将政府行政职能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国际经济复苏尚未明朗、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困难的不利环境下,新组建的国务院领导班子大刀阔斧地推进简政放权,努力建立以市场内生性动力为基础和新型经济结构。尽管经济增速的下降让政府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中央政府坚持以限制政府权力来释放曾经受到束缚的市场活力。334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小微企业减免税、开放民间金融、公司注册取消资本金限制、建立上海自贸区,等等,这些改革举措都是在为未来几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性基础。
进入新的一年,国务院将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并推出三项措施来保证这个目标的推进。从三项措施的具体内容来看,对于革除目前存在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瓶颈,将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中第一项措施是公开国务院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的清单,并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负面清单”去年首次在上海自贸区引进,短短三个月时间已经证明,这种管理模式简化了企业投资申请程序,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现在,各地对创办类似上海自贸区的“试验田”充满热情,而当“负机清单”模式迅速走向全国,改革的进度已经超越了那种以一个自贸区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习惯思维。
第二项措施是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许可是行政机构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以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但现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大量法律规定模糊不清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形成了很多“灰色地带”,它们除了给一些行政部门增加“权力红利”以外,对社会经济运行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国务院决定清理并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不仅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更重要的是它将使社会经济的运行顺畅起来。
第三项措施是在去年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产经营领域,再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使简政放权成为持续的改革行动。在此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中,重点围绕生产经营领域,包括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等,都是最近几年民众十分关切的重大事项,它们在现实中所起的作用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阻碍经济发展。取消保险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和会计从业资格认定也是一项有突破性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围绕着这些资格核准和认定,已经产生了依附于行政权力的庞大产业链,增加了民众的就业成本,并且削弱了市场用自身力量规范、整合相关行业的功能。
国务院将简政放权作为今年工作的“当头炮”,这是借用了中国象棋博弈的一句术语,熟悉象棋的人们都知道,“当头炮”引出的将是棋局中的“马来跳”,“当头炮”加上“马来跳”,整盘棋就活了起来。当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以后,市场机制就能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政府也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到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
按照中国农历纪年,2014年是马年,当简政放权这个“当头炮”在马年里架起来以后,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必然会引来“马来跳”的生动气象。进入2014年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将成为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的红利。当越来越丰富的市场活力通过政府持续的简政放权释放出来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呈现出万马奔腾的景象就将是可以期待的。
简政放权“当头炮”之后是社会经济“马来跳”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