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对世界上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当前,美国宏观经济状况趋好,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逐渐放松,日本等许多国家采取货币竞争性贬值政策,这些因素都将促使美元具备今后长期升值的基础。
尽管金融危机爆发确实重创了美国经济,但自从2010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其实际GDP增长率逐渐恢复并保持在2%左右,这必将促进美元由弱转强。截至2013年4月,美国失业率从危机中10%降至7.5%,2014年初失业率有可能降至6.5%以下,这些说明美国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另外,2010年后,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其通胀率有所上升并保持在1%以上,预计在2015年以前将稳定在2%左右;还有,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耐用品消费指数等也在上涨,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均显示出强劲复苏态势,投资、生产和消费增长拉升货币需求,为美元升值提供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为刺激经济发展以及应对美元贬值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多国家采取本币竞争性贬值策略。受美国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政策影响,许多经济体面临输入性通胀和出口受阻压力,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由于本国货币升值而导致贸易顺差缩小。
日本是采取本国货币贬值政策最积极的国家。2012年底,日本首先开始实施以压低汇率、消减通缩为目标的无限期资产购买计划,导致日元在两个月内迅速贬值10%。截至2013年5月,日元已经累计贬值接近30%。
继日本采取货币贬值政策以后,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英国以及包括波兰、杰克、以色列、印度、哥伦比亚、匈牙利、土耳其在内的国家开始通过利率工具和量化宽松等手段干预汇率。
金融危机从实质上看,主要表现为债务危机。从“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看,债务问题成为许多国家和经济体最主要的矛盾,而目前解决债务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本国货币贬值。
宽松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实际利率,维持低借贷成本,从而通过通胀冲销债务。然而,随着美国逐渐摆脱“财政悬崖”威胁,宽松货币政策将会逐步收紧,美元对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货币必将升值。
美元将步入强势周期
评论
编辑推荐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