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破得只露出一些建筑,大裤衩,日报柱,沙漠堆........荒城进入冬季以来,未下过一滴雨,未飘一片雪,仔细算来约三个多月了。荒城难得一见的暖冬,除了雾霾蔽日,就是欲望的斧头渗入城罅的缝隙,拆迁,再做标语、利益集团偷换概念的高楼!不是吗?
所住的小区河边一岸上,拆迁喇叭响了一年多,总算消停了,但盛况如沙漠般景象也出现了,征拆的几百亩地面上,原本有许多名贵各类大树,但喇叭刺啦、刺啦响过之后,出现的看点是一毛草木也不留,但这其中有一小学还是醒目地耸立在那里,不仅刺眼,还有一些突兀的养眼,为什么?就是小学里大片树木挤在被拆地一角,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古朴、遒劲,这小学原先是明清之际遗存的庙宇,后来在解放后改做了学校。路过那条已有围墙边的街道,熟悉的路人会记得不得季节呈现的景致,暗香——五月的槐花淡美,虽就那么不多高大几棵;夏日中阔大各类树冠覆掩着有岸之庄的浓烈;深秋或冬,庄上的柿子树、枣树红彤彤的,让人一抬头就瞩到枝头沉甸甸的微甜。抑或冬天一场不经意的雪,整个庄就是这边岸上的屏风,有喧嚣之下静穆的韵味。但随着整片、整片拆迁后,这里标榜的优势地理位置被一栋栋高楼或将建设高楼覆盖!已建设好的一部分,已成了空军机关某部的疗养院,那边除了三四棵树木留下来,其余的树木全部砍伐,这留下的树木其中两棵是7、8百年的白果树,一棵常年鲜活,一棵已半枯。另说不上名目树木仅在犄角旮旯,才躲过了人为的砍伐;当然,这其中更有耐人寻味的一大型超市建筑或商业建筑,这路人不说,也知道这是什么利益集团产物。写到这,会联想到荒城雾霾的热烈,一角角焦糊、灰暗污浊的样让无数人发出瘆的慌感叹!
这荒城就是荒城,必定标榜了政、文化、经济中心概念,汇聚了千万外来人口,在往常早听人说,本土剧多人士已移民海外,这里大多就是外来人口求生、发展、生活之地。
荒城并没有什么奇特,仅仅是一些社会、功能属性之端载体,所在其中人呼吸的就是尾气沉下来的焦糊,还有那么多人心在人性欲望中以高楼占领草木空间手段、伎俩。荒城,乃至这片鬼蜮的土地都再加速衰亡,——因为气候已转基,环境主性就是钢筋混凝土,人群与钢铁汽车共生;这里树木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人们几乎天天生活在浑浊灰土里,所见的阳光是灰色的,给人无限而不可再隐喻荒凉、荒芜再一天天加剧、加大的遐想!
荒城、荒城......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