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依然疯狂 仅有警示远远不够


    1月21日,8只新股批量在深市挂牌,其中包括新宝股份等3家中小板公司,我武生物等5家创业板公司,这也是IPO重启后首批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为了防范新股上市首日交易风险,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深交所再次告诫投资者要充分认知“炒新”风险,理性投资新股。

    监管部门的警示归警示,市场的炒作归炒作。8只新股中,除了炬华科技之外,其余7只股票全部遭遇到2次临时强制性停牌,而且,7只新股全天交易时间均不到10分钟,这在新股挂牌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该事实也说明,市场对于新股可谓求“新”若渴,“炒新”的疯狂程度由此亦可见一斑。而在此之前,上周五在沪市挂牌的纽威股份其实也遭到爆炒,不仅盘中被临时停牌半小时,其当天收盘的最大涨幅也几乎撞上44%的“高压线”。然而,继本周一该股跌停之后,周二再次大跌4.12%,上市首日即参与“炒新”的投资者亏损严重。

    “炒新”只是极少数人的“盛宴”,绝大多数投资者均因之亏损累累,而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来自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7月以来,深市共有783只新股上市,到去年末,有一半的股票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而在2011年、2012年新股上市首日买入账户中,截至2012年底亏损账户占比分别为65%和56%,账户平均亏损率为10%。总体而言,市场爆炒新股的结果是亏多盈少。

    对于新股,如何让其定价合理以及如何防范市场的疯狂炒作,是颇令监管部门头痛的两件事。事实上,沪深两交易所为防范市场的“炒新”行为,出台的相关措施并不少见。为配合IPO新政,去年12月份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的通知》和《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等事项的通知》。而为了再次警示“炒新”风险,深交所再次发布投资者风险教育方面的文章。然而,无论是沪市还是深市,投资者“炒新”依然疯狂。

    深市8只新股除了炬华科技之外,由于停牌时间太长,换手都极不充分,这为其今后的炒作埋下了伏笔,也意味着这些股票隐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虽然停牌的规定抑制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缺陷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监管部门警示“炒新”风险固然必要,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笔者以为,还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效果。其一,无论沪市还是深市,新股都采取同一个交易日集中上市的策略。像沪市纽威股份的“单打独斗”,深市8只小盘股同时挂牌,市场能够热炒的一大原因在于上市的新股太少。毕竟,纽威股份流通股不过8000余万,深市8只新股也不到2亿,明显供不应求。如果沪市挂牌的新股是10只,深市是30只的话,市场还会如此的大肆“炒新”吗?

    其二,严打市场违规行为。市场“炒新”,除了中小投资者之外,其实也不乏某些有实力的大资金、大机构的搅局。这些大资金、大机构往往利用其资金优势、筹码优势误导中小投资者,其以“炒新”之名,行操纵股价之实,这是赤裸裸的违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实际上,在以往被爆炒过的新股中,就有某些大资金、大机构兴风作浪的身影,并从中牟取暴利,而中小投资者则成为不幸的埋单方,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三,对公募基金等的“炒新”行为进行约束。公募基金是A股市场一支重要的投资力量,虽然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在减弱,但对于一只或多只新股而言,公募基金有绝对的实力进行爆炒。特别是像中小板、创业板的新股,由于其盘子小,公募基金的进入,犹如龙入江河,会对其股价产生巨大的影响。鉴于此前有公募基金也“炒新”的现象,监管部门有必要对公募基金的“炒新”行为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