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武之人就该有向强手挑战的勇气。传统武术要进步要发展,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在交流中提高。”很高境界的话语,我顺着声音寻求,坐在观台后方大赛奖牌旁的我,突然抬头,显露我眼前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他发光智慧的脑袋突然让我发懵,这个老师好熟悉!谁呢?脱口而出的名字又让我咽了回来。哦!我想起来了。是于海老师!
“释延孜已46岁,但他还有上擂台打强敌的勇气,这就是真正的武术精神。”于海老师强调。原来是于海老师和几位评委在现场谈论本次英雄传说世界搏击王者争霸赛中,少林实战高手释延孜主动请战,他将挑战的是80公斤级别世界泰拳“不败拳王”西蒙·马库斯的事情!
我赶紧凑了过去,挤在老于海老师的身旁,握住于海老师的手非常的激动。
德高望重的于海是人们熟知的中国武林重量级人物,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的名字就与电影《少林寺》一起蜚声海内外。
英雄传说2014世界搏击王者争霸赛即于2014年1月3日晚上7点30分正式在济南开战,武林的拳脚厮杀之声已经响起,山东武术大师于海也耐不住寂寞,这位曾在电影《少林寺》中扮演李连杰师傅的武林长者对少林实战功夫高手释延孜一事发表了看法,“传统武术要进步要发展,这种回归实战、敢于挑战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之后,在和于海老师的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一些老师的近况。于海虽然成名于电影《少林寺》,后来也参演多部影片,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武术功底的传统功夫大家。现年71岁的于海出生于山东烟台,12岁师从七星螳螂拳大师林景山学习正宗的螳螂拳,随后多次担任国家武术代表团教练和队长,24岁时担任山东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一直到电影《少林寺》,于海的名字才被人熟知。
我们又谈到了这次2014世界搏击王者争霸赛,于海老师说:“另一位勇挑重担的是山东搏击名将徐琰,他将挑战希腊“KO之王”赞比迪斯,于海说:“徐琰是我们山东走出来的新一辈武术人,他还很年轻,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他以后会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现场中国企业家人脉促进会秘书长万祥军和山东搏击名将徐琰邂逅
中国企业家人脉促进会秘书长万祥军和”少林实战功夫第一人之称“的释延孜在一起
这是多么感人的话语,70多岁的他为了我国的武林事业,洒下了一腔热血!
于海,中国杰出武术家,可说是与吴京渊源极深的一位武林前辈。于海并非专业演员,而是集螳螂拳各流派之大成的一代宗师。他与演艺圈结缘始于1980年张鑫炎导演力邀他演出电影《少林寺》(李连杰主演)中之昙宗大师,并兼任该片之动作武术指导。之后在张导制作的多部功夫片中皆可见到于海的身影。后来出演过许多电影、电视剧,同样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
最近和于海老师见面是在2011年1月13日,我代表企业家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新少林寺》在京举行首映发布会,导演陈木胜携主演刘德华、范冰冰、吴京、余少群、释延能、熊欣欣、于海出席活动。和于海老师一起调侃演员。修佛多年的刘德华表示,目前还没有出家的打算,这要看缘分,就和吃斋一样。被媒体称为“劳模”的女主角范冰冰则称,刘德华才是“真劳模”,“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是一个充满魅力、诱惑的男人。”
还有一次就是前一段时间,已经71岁高龄的国际螳螂拳宗师、影视演员于海来到宁波,参加2013年宁波市海曙区武术协会年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家拳工作交流会,当时我是也是代表企业家,但这次是以中国企业家人脉促进会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交流会。
作为武术影视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于海的到来获得了甬城武术爱好者的热烈追捧。我知道,于海是第一次来宁波,与影视剧中坚定果敢相比,他本人更为和蔼可亲,当主持人用《少林寺》片段介绍他出场时,于海听到熟悉的音乐响起即会心一笑,随后双手合十向全场致意。而他在会上的发言也是十分谦虚,“我跟我儿子(于波)是一起来学习的。”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于海的身体一直比较硬朗,每天他都会坚持练一会儿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海还谈到了2012年中外合拍的影片《太极侠》。虽然于老已经记不清男一号叫什么名字,但他记得自己在片中演的是男一号的师父,笑称“我也就能演个师父、和尚、方丈之类的了,年纪到这儿了。”
除非是自己要去拍戏,否则对于眼下的一些武侠电影电视剧,于海其实并不怎么“感冒”。“我比较喜欢清静,现在平时就看看一些佛学、哲学方面的书,练练武术和书法,影视剧这块很少看。”包括目前比较火的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于海亦很坦诚地表示不了解,“我也是这次来参加活动,他们才告诉我有这个戏。”
说起曾经合作过的李连杰和吴京,于海还给记者指出了一个误区,“有人经常把我当成李连杰他们的师父,其实我不是。我是教过他们一些东西,但我只能算是‘客师’,他(李连杰)的螳螂拳是我在剧组教他的。”而当记者提到“您是一代武学宗师”时,于海连连摆手道:“别别别,你可别这么说。这都是他们说的,千万别这么说,我可受不起。我其实就是个老师。”
思绪拉回到远景。我们谈到了于海老师的过去,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于海老师的光辉历程吧!山东自古出英雄好汉,于海1942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54年拜七星螳螂拳大师林景山先生为师,学习正宗的螳螂拳。1958年在参加全国、省、市三级武术比赛时连闯三关,以优异的德技成绩被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招收,成为国家正式的武术运动员,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的武术生涯。
1958年--1966年代表山东省武术队参加在华东和全国举行的所有重大比赛。曾多次荣获《少林寺》剧照剑术,棍术,螳螂拳冠军及全能冠军。是当时中国著名的武术运动员。1966年--1986年被任命为山东武术队队长兼总教练,带领山东省武术队一直闯在全国先进先例,该队被全国武术界誉为"老大哥"队。
自1980年同现国际武打巨星李连杰先生共同拍摄了轰动全球的武打影片《少林寺》开始,陆续参加拍摄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通天长老》、《长城大决战》、《新少林寺》、《太极宗师》、《黄河大侠》等近二十部电影和电视剧,并担任重要演员和武打设计师。通过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让中华武术真正被世界文化所认同,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为弘扬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1998年在北京的中国武协四十年大庆上被授予"中国武术明星"荣誉称号。1999年出演经典电影《功夫小子闯情关》,又名《辫子神功》,饰演杨崇武!
于海作品《通天长老》于海大师为武术事业拼搏近五十年来,一直都活跃在武术教育第一线,从事着武术教学,研究及挖掘整理流失已久的武术遗产等各项具体工作。苦心研磨各武术门派的精髓,博采贯融并不断推陈出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特别是对中国的传统拳,如:螳螂拳,八卦掌,通背拳,形意拳等项目的研究和演练已达到无人能及的水平,被誉为"武学字典"。他对螳螂拳的研究和发扬,更为中华武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他在国内外武术界宗师级的权威地位。他以精湛的武艺和高尚的武德受到了国内外众多武术爱好者的仰慕。
为向世界各国热爱武术的有缘人传授正宗的中华武术,2001年12月率其子----全国武术冠军,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于涛先生,在中国山东威海成立了第一所以武术教育为主的"于氏武术文化交流中心",它也是中国唯一的"于海螳螂拳培训基地"。
我说,于海老师。你都70高龄了,对于如何培养和发展武术苗子您老人家有何高见?于海老师的回答很干脆。他说:”中国的传统武术功夫是伴随人生的健康体育运动而发展的,要培养好武术人才,必须从娃娃严格抓起。”于海老师认为,如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年龄最小的只有5周岁,这些苗子若能从一开始就狠抓姿势、招式、耐力等基本功的系统训练,使之达到“走如风、立如松、坐如钟”的境界,其发展前景是无限的。于老也指出个别业余运动员在比赛中暴露出耐力不足、爆发力欠佳、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要求各市县的武协组织在这方面应引起重视,抓好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同时应创造机会为大家多提供表现的舞台。而武林小子们要坚持刻苦训练、潜心习艺,并争取机会与各地的高手论艺比技,力争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被誉为“一代宗师”、“螳螂拳王”、“太极传人”等称号的于海,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华东地区武术的比赛,共荣获冠军36次;并先后参加过《少林寺》《少林武王》《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太极张三丰》《太极宗师》等60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出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公认的武打巨星。但在我们之间的交谈中,他的言辞很谦逊,于老称“自己是一个终身的武术工作者”,并说“在我即将走完影视生涯之前,最大的愿望是———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一批类似李连杰、吴京的国际级武星”。据介绍,近年来,他已开始把愿望付诸实施,并致力于教育事业,加盟于香港五幺(11111)教育集团,先后在福州、潮州、秦皇岛等地开办了12所五虎山学校,并亲任武术总教练,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中国的武术教育事业。
于海的名字自《少林寺》以来便颇为响亮。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曾用名:于天堂,是他信奉基督教的父母给他起的,文革时,这个四旧的名字成了反面教材。那时特讲究“干群鱼水关系”,他便“破旧立新”成了于海,即“鱼离不开水之意”。
当谈到拍摄《少林寺》时,于海老师很激动!他告诉我,他参与《少林寺》的拍摄是个一个偶然的机会。
从于海老师讲述中了解到,1973年,中国的国门似乎不再关闭,武术也有了出国任务。于海和李连杰在1974年的一次访美表演中引起了香港银都机构副总经理的注意。数年后,当这个机构筹划拍一部有关少林寺的影片时,想到了当时的教练于海和小运动员李连杰。谁也没有料到这部影片能一炮红透天,在香港保持了多年的票房最高记录。同期上映的成龙、刘嘉良的《十八般武艺》、《龙少爷》,投资比《少林寺》高十倍,而票房却远远不及。
于海说:“我们拍电影曾经很玩命。当初拍《少林寺》时,时间非常紧张,片中的马戏很多,我只用了两个上午的时间练习骑术,便投入拍摄。影片中有一组我在一条小路上骑马疾驶的镜头,我骑马的马时速达到40公里,拐弯时,没想到一棵杨树挡在了前面,想收缰已是来不及了。我的身子平飞了出去。我本能地用两条胳膊护住头部,脑袋是保住了,而用以当作护具的手臂却没能幸免:手腕、肘部脱臼,左手撞断。”。哎,事隔这么多年了,当他提起此次险情时我看出来了,他老人家还是一副后怕的样子。于海老师继续说道:“当时我只觉得肛门象过电一样疼痛,到底是习武之人,我在悲呼此命休矣的同时提肛助气以减轻痛苦。我庆幸自己反应还算敏捷,否则撞坏的不是两条手臂,而是脑袋被冲撞到脖腔里的惨状。当时时间并不允许养伤,而是逼着我带伤继续参加拍摄。1984年,影片《少林小子》在杭州黄龙洞拍外景,50度的温度计楞是被冲破了,躲在荫凉地里围观的观众每天都有好几个中暑晕倒的。如此酷热的天气,不动都燥的慌,还要拍打戏,苦不堪言的我在与“群匪”打斗时,右腿骨断筋折,不得不到北医三院手术,之后打着石膏回到外景色地,不到两个星期,我又拖着伤腿继续拍戏。
如今,年过70的于海老师似乎现实了许多。他对激烈的打斗颇为憷头,而是偏爱文戏。据我了解,与他合作过的许多导演认为武人出身的于海演起文戏来亦是十分不俗,然而他从武多年的特压得住阵的气质却是常人难以具备的。所以,找到于海的导演总是不忍荒废他的这种特质,他的角色也免不了打打杀杀。于海的性格极其耿直,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他在90年代初看了一场全国武术锦标赛,他看到具有冠亚军水平的运动员居然没有进入前10名,便再没光顾赛场。《少林寺》上映大获成功后,由于于海在螳螂拳一门颇有造诣,香港报刊曾以《一代宗师》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门报道,于海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实在当不起”。不过,于海对螳螂拳确是情有独钟。他闲暇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整理研究螳螂拳的有关资料,他总想完成一部汇总各派螳螂拳的著作。也许是扮多了佛门师父,于海变得超脱了许多,凡事随缘而行,随遇而安。他说他认识的武术教练每年都要走一两个。几年前,他的得意门生邱方俭(电视剧《武松》的武打设计,当运动员时擅使九节鞭)死于车祸更是令其大受震动,他当时便挥笔写如下诗句:华年早逝得解脱,亲人难忍哀念情。称望众生勤思醒,诸般色相莫强行——这寄托哀思的诗句,亦体现了曾经沧海的于海的大彻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