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海峡风云》:
长篇小说《海峡风云》:
再现两岸联手抗日悲壮历程
★第一部全景式描写“日据台湾50年”泣血历史的长篇小说
★第一部反映海峡两岸同胞联手抗日的长篇小说
★一部既写台湾民众武装抗日,又写文化抗日的文学作品
★本书荣列2011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
48万字长篇小说《海峡风云》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海峡风云》是中国作家协会2011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温金海、龙岩市作家唐宝洪共同创作(温金海执笔)。该书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日据台湾50年”泣血历史,再现海峡两岸同胞联手抗日的长篇小说。
甲午战后,清朝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段长达50年的时期,史称“日据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既饱含民族耻辱、又充满民族抗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在台湾建立了总督专制独裁统治,实施民族压迫,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但日本的武力统治遭到了台湾人民的顽强抵抗。
自从1895年日军侵台,台湾的武装抵抗就没有停止过,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前后持续十余年,令日军心惊胆战,疲于应对。日本人看出光靠武力征服不了台湾,便实施“同化”政策,谋划“皇民化运动”,强制推行日语,要求台湾人“改换日式姓名”,实行日常生活的日本化。同时,日本人禁止台湾人学习、使用汉语,千方百计压制中医等中华传统文化,竭力割断中华文化在台湾的根脉,斩断中华文化的脐带,试图从文化上征服台湾,使台湾人成为真正的“日本国民”,从而实现对台湾的“长治久安”。
面对日本的武力占领和文化侵蚀,台湾客家人与闽南人、原住民一起,在大陆民众暗中支持下,为争取台湾光复,同日本殖民者进行了坚持不懈、悲壮惨烈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为保护中华文化,奉守“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客家人,通过中医传承、汉文教育、民间节庆、民俗活动、民间信仰等种种方式,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掀起了一场“文化保卫战”。
《海峡风云》正是以“日据时期”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1895年-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50年间,台湾客家人、闽南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守中华文化,反抗日本奴化与同化的故事,从前期武装抗日,到中后期文化抗日,争取台湾光复的悲壮历史。
《海峡风云》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价值。
其一,再现两岸联手抗日的悲壮历程,为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正能量。
《海峡风云》写的是台湾日据五十年时期,两岸同胞不甘做亡国奴,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反殖民地斗争。作者的出发点不仅是想表现这段历史,不仅是想表现两岸同胞是怎样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他们的意图更是在于想告诉读者一个信息,那就是台湾虽然历经历史的风风雨雨,但台湾和大陆永远是一家。即便在日据五十年,台湾也从未与大陆分开过。
台湾被割让之初,客家义军、闽南义军在大陆人士资金、弹药的支持下,与日本殖民者展开了殊死斗争,前后持续了十几年。二次大战爆发后,不少台湾人士渡海回到大陆,参加台湾抗日义勇队,支援大陆抗战。小说主人公吴大山还派儿子吴海携带祖传秘方《吴氏药典》回到大陆,将珍贵的秘方献给大陆抗日部队,并参加战地救护。从小说可以看到,即便在日军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两岸的联系仍未中断,两岸人民的血脉始终相通。正是因为两岸联合,抵御外来侵略、争取台湾光复才取得决定性胜利。
其二、将人物命运融入历史变迁,是一部追求故事完整,注重人物刻画的成功之作。
《海峡风云》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十分注重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刻画,同时把人物命运与国家命运、历史变迁紧密融合在一起,让我们从悲欢离合中感受到国家兴衰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在小说故事的一开头,作者并没有立即写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也没有写台湾被割让,而是写一个中医世家吴大山一家还沉浸在过年的浓浓氛围中,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台湾的求救信,写信人是吴大山家的世交罗复华。原来罗复华的妹妹得了一种怪病,生命垂危,不得不向吴家发出求救。得知这一消息后,吴大山一时进退两难,一边是他新婚在即,一边是病人在求救。为了治病救人,吴大山告别未婚妻匆匆赶往台湾。本来说好只要把罗家人的病治好就回来,谁知这一去,吴大山赶上了台湾遭到割让,新婚夫妇从此天隔一方,音信全无,生死两茫茫。但他们并不知这一切来的那么突然竟是来自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海峡风云》一开头就这样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让人十分意外的场景中,以一个引人入胜又充满悬念的故事拉开了话题。
《海峡风云》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感人、凄惨、悲壮而又令人震撼的故事。在小说《海峡风云》里,不仅以故事见长,感人,吸引人,情节设置十分合情合理,人物的刻画更是让故事熠熠生辉。
《海峡风云》里的人物众多,罗列起来不下五十人。其中主要的是以四个家庭为代表,他们分别是吴大山、罗复华、林秉宗、陈奎。特别是小说表现的人物中,有客家人,闽南人,广府人,台湾原住民,还有日本人,小说在人物的构成上相当复杂,也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创作难度。作者为了表现出他们各自的个性和特点,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可谓煞费苦心,用尽了心血。在他们的笔下,吴大山出身在中医世家,在他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中医形象。但同时在吴大山身上我们还可看到,他在国家民族遭到危难时,总是挺身而出。就好像在同病人的病魔作斗争一样,表现出一个医生的崇高品格。在林秉宗身上,我们看到作为闽南人,他那种敢爱敢恨敢拼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有三个人物虽出场次数不多,说话也不多,但作者用尽量省的笔墨把它们一个个刻画的活灵活现。阿水,一个广府人,一直来往于两岸,他在一边做生意的同时,一边又为两岸同胞穿针引线,搭救了一批批爱国志士,也运送了大量的武器。作为生意人,阿水同样有着一颗爱国心。郑一笔,一个近似迂腐的私塾老师,面对日本人推行奴化教育,他始终表现出不屈不挠,誓死捍卫中华文化。玛雅一个地道的台湾原住民,她原本简单善良热情大方,是日本侵略者夺走了她的美丽家园,从此她变的少言寡语,特别是她的丈夫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后,在她心中只有复仇的愿望,最后她率领泰雅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战斗,直至跳崖身亡。
在《海峡风云》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几近极致,作者这种对文学的追求,十分难能可贵。
其三、描写文化抗日的艰辛历程,深刻提示文化传承对一个民族存亡的重要意义。
在日据台湾五十年间,日本侵略者在用武力难以制服中国百姓后,便在台湾实行奴化教育,推广日语,取缔中文,取缔汉字,排挤中医,试图把斩断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把台湾人改造成日本人。
《海峡风云》展现出海峡两岸同胞从武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再到高举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与日本侵略文化展开激烈较量。不论是客家人、闽南人、广府人,还是台湾原住民,他们都在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下集结在一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也是以流血牺牲作为代价,这场战争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海峡风云》的下半部,集中描述了以吴大山为代表的客家人,他们在恪守祖训“能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中,用不同形式与日本奴化教育展开不懈的斗争。这也是《海峡风云》的最精彩部分,也是《海峡风云》的高潮部分。如果说,《海峡风云》的前半部是以描写两岸同胞纷纷起义,用武力反抗日本殖民者,那么在小说的后半部,则是描写两岸同胞用中华文化抵制日本侵略文化,与日本殖民统治者展开了文化较量。作者在还原那段历史中,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中华儿女是怎样抗击日本侵略文化的。我们也正是从一个个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由此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如果说台湾的历史有过中断,但中华文化从未在台湾中断,中华民族的文化薪火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始终在台湾熊熊燃烧。而这正是两岸同胞共同捍卫的结果,是两岸同胞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附:
《海峡风云》故事梗概
《海峡风云》进述这样一个故事:
1895年春,闽西客家山村思源村年轻郎中吴大山突然接到来自台湾的求救信,请他速赴台救人。吴大山告别未婚妻何美英,带着祖传秘方匆匆赴台,很快治好了世交罗复华妹妹罗梅的疟疾。之后,又治好了闽南商人林秉宗之弟林秉华的疾病。
吴大山准备返闽,许多客家乡亲请求他留下。吴大山原本痛感台湾缺医少药,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见乡亲们挽留,便毅然留在台湾。在罗复华、林秉宗资助下,在县城开办吴氏医馆,为当地百姓治病,逐渐赢得人们信赖,他与罗、林也成为莫逆之交。
满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为抵抗日军侵台,客家人罗复华、闽南人林秉宗变卖家产,分别创建客家义军和闽南义军。不久台湾岛上响起隆隆炮声,日军疯狂进攻台湾,义军奋勇抗敌,吴大山领着救护队员救治义军伤员。闽南中医陈方、陈奎兄弟也参与救治。
在日军优势兵力和火力的攻击下,各地抗日义军损失惨重。形势所迫,罗复华率领的客家义军和林秉宗率领的闽南义军合二为一,退入阿里山。罗复华身受重伤,只得噙着悲愤的眼泪,携妻内渡大陆,托吴大山、林秉宗照看罗梅。
台湾沦陷二年后,台湾人国籍选择日来临,不少商人携资离开台湾,返回大陆经商。吴大山正犹豫着何去何从,未婚妻何美英历尽艰辛来到台湾与他相聚,他决定继续在台经营医馆,暗中为义军治伤。何美英的到来却令罗梅伤心而去。原来,罗梅一直暗恋吴大山。
林秉宗遭到日军追击,躲到阿里山深处,被高山族酋长的女儿玛雅救下,藏于山寨。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结为夫妻。
自从吴大山在县城开医馆后,因为医术精湛,深受民众欢迎。与此同时也冲击了闽南医生陈方陈奎的药铺生意。加之几起医疗事故,陈奎的医术受到质疑,他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在乡亲面前也抬不起头。在日本人威逼利诱下,最终投靠日本人,带领日军进山搜捕林秉宗。
林秉宗为不连累高山族同胞,不得不离开山寨潜回厦门。后被人告密,被诱捕回台,遭到枪杀。他死后,玛雅生下了林秉宗的遗腹子,取名林尔厦。
武装抗日进入低潮,但零星抗日事件仍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大陆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发生了几次大暴动。日本人认为,抗日事件之所以持续不断,在于台湾人把日本视为异族。为了加强殖民统治,他们竭力从文化上同化台湾。
日军头目川本怀疑吴大山与抗日义军有牵连,又感到中医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只要中医在台湾存在,就不可能斩断台湾人与中国大陆的根脉联系。他把中医视为眼中盯,千方百计刁难中医,限制中医。
吴大山觉得,要维护中医的地位和权利,最根本的是要钻研医术,能够真正为百姓排忧解难,中医才能传承下去。
一场新的疫病来临,吴大山迅速研究防治对策,在祖传药典的启发上,找出了治疗办法。然而身为壮丁团队长的陈奎,为给自家药铺谋利,利用职权强制百姓购买陈记药铺的药,并强行收购药材,使吴大山无法配制药品。患者服用陈记药铺的药治疗无效,疫病迅速蔓延,百姓颇为不满。日本人以中医无用为由,借机查封陈记药铺,拘捕陈方,并限定中医不可自由行医。
日军头目川本的女儿弘樱忽染疫病,久治不愈,川本无耐之下贴出榜单悬赏良医。吴大山毅然揭下榜单,并提出条件,如果治好弘樱的病,一要释放陈方,允许陈记药铺继续经营,二要允许中医自由行医。川本违心答应。不久吴大山治好弘樱的病,陈方获得释放。
吴大山与陈方商量,要改变同行是冤家的观念,联合起来才能弘扬中医。于是吴氏医馆与陈记药铺联合制作抗疫中药,使疫灾渐渐消除。
在殖民当局管控之下,台湾中医典籍越来越难找,在台研习中医受到诸多制约。吴大山于是让儿子吴海到上海留学。在上海期间,吴海结识了在那里求学的罗复华的儿子罗铭台、女儿罗东宁。其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身为学生领袖的罗铭台经常带领学生示威游行。吴海与他接触,深受感染。
20年代末,台湾再度爆发严重疫情,吴大山想尽办法也没有找到防治办法。川本故意制作事端败坏吴大山的名声,进而限制吴大山行医,试图借机取缔中医。正在危难时刻,吴海回到台湾,带来大陆医学前辈提供的良方,紧急配制中药。在玛雅等人帮助下,找到了珍稀药材。新药试制出来后,客家庄的长辈陈族长冒着风险亲自试用,帮助吴大山研制出了特效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重大作用。川本取缔中医的阴谋不得不破产。
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愈演愈烈,试图把台湾人同化、改造成日本人,让台湾“长治久安”。日本人对汉文私塾限制越来越多。郑一笔原本在县城开设汉文私塾,因受日本重重刁难,无法继续开办。吴大山帮助郑一笔把私塾转移到乡下的客家庄,让当地孩子能够继续学习"祖宗言",又请罗梅到私塾帮忙,使私塾继续开办。
九一八事变后,殖民当局的政策更为严厉,禁止台湾人公开学汉语,禁办汉文私塾。川本带领军警到客家庄巡查,勒令解散私塾。
吴大山和罗梅不希望孩子们失去学习汉文的机会,将私塾转移至罗梅家,秘密教学。如此瞒过当局一年多时间。川本怀疑私塾并未真正消失,派陈奎去侦查,终于发现罗梅家的秘密。很快,日本军警突袭客家庄,抓捕郑一笔和罗梅,炸毁罗梅家的房子。郑一笔一生献给了汉文教学事业,此时宁死不屈,跳楼自尽。
何美英为救罗梅,主动到警察局,将罗梅换了出来。罗梅获释,但她在狱中却遭到摧残,最后跳楼自杀。
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日本当局对台湾人更不放心,加紧了同化的步伐。强制推行“皇民化运动”,下令撤废全台学校的汉文科,汉文报纸和报纸的汉文专栏一律停办。
在中国大陆,随着战争推进,日军伤亡也很大。台湾总督府号召台湾人捐钱捐物,支持圣战。但台湾民众明里暗里抵制,有人甚至把冥币捐给日本人。台湾的医院也捐出药物,运往大陆。但不少药物被大陆抗日部队劫走。川本认为,要缓解大陆日军药物紧缺问题,还得就地取材。他打起了中医的主意,想让吴大山把中医药方交出来,交给在中国大陆作战的日军。
吴大山感到台湾的命运与祖国大陆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中日之战中,只有中国获胜,台湾才能收复。他时刻关注抗日战争进展,决心支持祖国大陆抗日。
吴大山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援助办法。他认为自己中医秘方对救治伤病员十分有帮助,决定献出自己的秘方,派吴海带秘方潜回福建,让秘方在抗战中发挥最大作用。
陈奎急于立功,一直监视着吴大山的动向。正当吴海准备乘船出海之际,陈奎发现了他的行踪,要抓捕他。危急时候,陈方赶来,大义灭亲,将作恶多端的弟弟打死,让吴海顺利出海。吴海携带中医秘方偷渡到福建,找到了抗日义勇队,投入到救护伤员的工作中。
川本没要到吴大山的秘方,恼羞成怒,查封吴大山的医馆,将吴大山打入监牢。
殖民当局征召台湾人当军夫,林尔厦也被征召入伍。接受训练之后,派往前线。为了迷惑台湾民众,日本人制造假象,在报纸上宣传林尔厦"英勇杀敌"的事迹。林尔厦的母亲玛雅不明真相,极为痛心,为了给儿子赎罪,她回到阿里山秘密召集高山族同胞,组织游击队,袭击日本军警。遭到军警的团团围剿,最后壮烈牺牲。
林尔厦到前线后,策划士兵反水,并与吴海接上头,带领台籍士兵袭击日军,投靠抗日部队。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台湾,客家人、闽南人和高山族人一起欢呼中国抗战胜利,各以自己的特色节目来庆祝胜利。罗铭台、吴海、林尔厦跟随部队挺进台湾,在台湾收缴日本宪兵武装,惩办汉奸。回到台湾,林尔厦才知道母亲玛雅已经去世,而且直到死,仍对儿子心存误解,不禁伤心落泪。
台湾光复后, 被查封多时的吴氏医馆重新开张。吴大山望着尘封已久的汉字牌匾,泪流满面。
《海峡风云》出版后,受到各界关注。图为作者温金海(左)应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介绍长篇小说《海峡风云》创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