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产权”的思考


 

对中国“产权”的思考

公元前3世纪秦孝公采用了魏国人商鞅的产权法制,开荒之地归己。同理,军战夺地归军。但是,国家主权归君王。

所谓地域政治实质上是私有产权制。与政权的公有制不是一回事。

历史学家习惯把经由君王认证的私有产权误为“封建主义”。其实,封建制度并不封赐地产权,而是封赐收税权。地产权还是归地主和农民。

鞅最早实行了税制改革。改分封税权为统一税收制。在公元前3世纪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这时的欧洲还处于封建税制。

英国社会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早于西方。这是历史事实。只不过,中国史学家作了另一类解释。黄仁宇用“官僚主义体制”界定秦始皇至1980年这段长达三千年的历史为中央集杖官僚主义。

若从税制对比中西国家发育史。自秦始王统一七国起,中国就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官僚体制。

今天中国标榜的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国家资本主义。

内中无法自园其说的核心是,产权与政权的区别。

产权的私有性和政权的社会公有性被共产主义垄断了!!!

产权与政权被寡头垄断后,互相冲突,出现了“天人交战”的动乱社会。

孔子并未提出“天人合一”论。

董仲舒 在西汉时期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其目的是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地位,只对政权垄断并未垄断产权。

马克思提出产权垄断之后,才搅乱了朝纲。从此,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国资央企产权的国务院。主管天道和人道双轨制。

一方面要垄断,一方面要分权。一分大乱,一抓就死。皇帝总是责怪宣讲部不力。结果,审查局大于天。

理论家在反集权时,是否找出了中国“产权与政权”混淆的症结?

法国让梯若尔(Jean Tirole)提出了寡头垄断的特殊性命题,让马克思主义幽灵无地自容。

梯若尔认为,对寡头垄断最佳的调控和监管政策应该谨慎地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加以实施

不同行业就是“产权与政权”的特殊情况。

中国话讲就是“党政分家”。用经济学话讲就是“产权与政权”分开。或者干脆叫双轨制。

共产合为一家时,是暴发户大富大贵的时代。分开产权和政权时,既得利益集团就不干了。

秦孝公是位明君,他支持商鞅制裁太子党,成就了统一大业。邓小平胡锦涛开放了国门和土地流转制,让农民离开了土地。但是,土地的价值仍然没有发挥出来。以至中国人外出打工受人奴役。中国移民在世界各地背井离乡有5000万人,就是因为既无主权又无产权。

政权靠民信,产权能足食。兵权不能立政权,但能御敌保产权。产权归政权,人身依附才能足食。移民离国而去成为必然。

谁相信政权能耕耘产权?

肉食者只会“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政治之道。只有产业主才会“损有余以奉不足”,这是市场之道。

共产主义把政治用于市场,害了社会主义臭名远扬。

中国经济背上了土地产权国有化与农民争利,吃力不讨好,陷入滞胀危机。

中国政改什么?还产权于民。而不是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