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视点:动力煤的“多事之秋”
金秋十月,煤炭行业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雾霾来袭,去煤化的声音再度响起。在下游需求未见好转、港口和电厂库存高企的情况下,神华等大型煤企逆市上调煤价15元/吨。国家接连发布煤炭行业相关政策——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清理煤炭收费基金,恢复进口煤关税。政府频繁发布政策,旨在减轻煤炭企业的税费负担,提高国产煤的市场竞争力,但却无助于煤炭的下游需求增长。
一、雾霾再度来袭
一般秋冬季节是雾霾天气较为频发的季节。10月初,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10月8日开始,陕西省连续三天被雾霾笼罩,最严重的西安市区能见度不足百米。15日清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大庆市也开始出现雾霾天气,并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接连发生的雾霾天气再次引发各界对环境的关注,也敲响了高污染能源的丧钟。治理雾霾天气,势必会制约煤炭下游需求的增长,降低煤炭的消费量。
为了治理雾霾,河北省坚决完成压缩煤炭消费1500万吨目标。唐山市向污染严重的钢铁行业“开刀”,全部关停90平米以下的35台烧结机。此外,水泥、火电、玻璃和焦化等“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也是唐山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攻坚行业。当出现橙色及以上的重污染天气时,江苏省规定要对未脱硫脱硝的热电企业、未安装硫磺回收装置的炼油企业实施停产,对钢铁烧结机、水泥生产线实施最大限度的停产限产。
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下调5%。如此调整足以让中小煤企出局。
与其坐等“厄运”的降临,不如从自身找问题,思考如何能够提高热效、减少污染的排放。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中央一季度经济工作会议上曾脱稿就煤炭清洁利用即兴讲话,他提到,“我们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只不过比例会下降。要考虑煤怎么用好,重点考虑利用新技术解决煤炭清洁燃烧问题。”如果能够做到煤炭的清洁利用,那么煤炭将牢牢占据“能源老大”的位置,这应该是煤炭行业长久发展的最好出路。
二、煤企逆市涨价
受政府“脱困”政策指令影响,在缺乏下游需求支撑的情况下,神华、中煤、同煤三大煤企高调宣布10月份各煤种价格上调15元/吨,为年内最大涨幅。在大型煤企的带动下,部分地区煤价也试探性上调10元/吨左右,国内动力煤呈上涨行情。
本周价格指数也打破此前连续四期的平稳运行局面出现上涨。10月15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继续报收于490元/吨,比前一报告期上涨8元/吨,是今年以来单周最大涨幅。大型煤企上调10月份煤炭价格是助推本期价格指数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产地煤价全面上涨,似乎昭示着煤炭行业“苦尽甘来”,但是下游需求未有大幅改善,后市煤价能否继续走升有待观望。虽然目前大秦线已进入秋季检修,铁路调入量有所减少,但下游需求弱势,港口发运量低位运行,港口库存依旧高位。截至10月16日,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总量为2045.2万,其中秦皇岛港场存609万,曹妃甸港582万,京唐港573万,天津港281.2万。秦皇岛港今日全港卸车6458车,装船57.9万,锚地煤炭船舶39艘,预到32艘。
下游电厂仍是高库存低耗煤,并且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电厂不断对上压价,煤企、贸易商只能是硬拉硬卖或是转变方向卖给其他下游产业。截止9月底,全国重点电厂日均供煤总量321万吨,环比上月同期减少22万吨,降幅6%;日均耗煤总量296万吨,环比上月同期减少35万吨,降幅11%。重点电厂电煤库存总量8652万吨,环比上月同期增加699万吨,增幅9%。电煤可用天数29天,环比上月同期增加3天。
截至10月16日,六大电厂库存总量为1442.1万吨,日耗55.3万吨,可用天数26.1。
10月16日六大发电集团煤炭库存情况(单位:万吨) |
|||
名称 |
库存 |
日耗 |
可用天数 |
浙电 |
312 |
11.1 |
28.1 |
上电 |
30 |
1.2 |
25 |
粤电 |
330.4 |
8.7 |
37.8 |
国电 |
282.6 |
10 |
28.3 |
大唐 |
102.3 |
7.3 |
14 |
华能 |
384.8 |
17 |
22.6 |
合计 |
1442.1 |
55.3 |
26.1 |
期待即将开始的冬季供暖能给“乍暖还寒”的煤炭行业带来一丝温暖。
三、清费立税
10月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的通知》,为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规范资源税费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今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将正式从计量征税改为计价征税,同时清理各种相关收费基金;税率按2%-10%从价计征,具体税率由省级政府在规定幅度内确定。
紧接着,10月1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关于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统一将煤炭、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停止征收煤炭、原油、天然气价格调节基金,取消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山西省)、原生矿产品生态补偿费(青海省)、煤炭资源地方经济发展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本地区出台的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气的收费基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近年来,压在煤炭企业头上的收费项目可谓是“琳琅满目”。据中煤协估算,煤炭企业各种税的负担占销售收入的21.03%,各种行政性收费的负担占到14.01%,加到一起是35.04%。另有研究机构统计,我国涉煤的税费不少于109项,除21个税种外,还有不少于88项的各种收费。其中政府的收费已占到了煤炭企业净利润的43%。
从价计征的资源税改革对煤炭企业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尚不能断言,关键在于各地区“清费”的落实情况,以及各地自主确定下来的税率高低。若清理煤炭收费基金能够有效落实,有业内人士统计,以山西为例,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1%,煤炭征收价格调节基金1.5%,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23元/吨起、环境治理保证金10元/吨、转产发展基金5元/吨等,合计减免费用50元/吨左右。如此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也能提高国产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调整煤炭进口关税
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有改观,为了给国内过剩的煤炭产能寻找出路,10月8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通知》,恢复进口煤税率,该项关税曾于2007年6月取消。《通知》规定,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税号:27011100)、炼焦煤(税号:27011210)、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税号:27011290)、其他煤(税号:27011900)、煤球等燃料(税号:27012000)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
今年1-8月,我国动力煤进口国家排名前四的是澳大利亚(4028万吨)、印尼(3343万吨)、俄罗斯(1061万吨)、蒙古(251万吨)。此次取消5大进口煤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将给进口煤炭增加20元~30元/吨的成本,受冲击最大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高卡煤。由于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提供FormA等原产地证明即可继续享受零关税的优惠。
从发布通知到执行新政策,仅仅5个工作日,这样的政策速度在煤炭行业前所未见,也让煤炭进口贸易商们措手不及。传统贸易商主要是通过一买一卖的方式赚取利润,增加关税后,贸易商的成本增加,利润也会受到冲击。
对进口资源品种征收关税是国际惯例。之前的煤炭行业快速发展,供不应求,政府便取消关税鼓励进口。现在的需求状况发生了变化,国内煤炭销售不佳,为了缓解进口煤对国产煤的挤压,政府恢复进口关税之举也是无可厚非。只是在给煤炭进口设置“高门槛”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找出国内煤炭高成本的原因。降低国内煤炭成本,提高煤炭品质,让国产煤和进口煤在市场的自由竞争中占据“天然的”优势,那么政府也就不用劳心费力地出台政策救市了。
结语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9月CPI意外降至1.6%,重回"1"时代,创2010年1月以来新低。9月PPI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0.4%。PPI差于预期,第31个月负增长,多机构称年内转正基本无望。房地产市场疲弱拉低工业需求,也拖累中国经济增速至1990年以来新低。
整个经济仍面临继续去库存的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10月11日联合举行的新闻通气会透露,中国全社会煤炭库存已连续34个月超过3亿吨,其中煤矿库存1.1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总体需求萎缩,产能依旧过剩,煤炭行业如履薄冰。政府救市,不仅要从产能过剩问题下手,也需要思考如何能够刺激经济发展,扩大下游需求。
煤炭行业的未来,且行且珍惜。
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分析师:宋静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微信,获得更多煤炭等大宗商品方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