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清末民国的私家花园


     居住在西宁地区的各族人民,有着绿化家院的优良传统,居民的四合院内,几乎户户都建有方形或圆形的花坛,内栽乡土花木。这些传统都离不开先人的流传,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在乾隆年间,西宁城垣闻名的私家花园有柴园、严氏园、郭家花园等。民国年间,西宁城垣的私家花园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有馨庐、马步瀛花园、马步康花园、马麒花园、基家花园、钟家花园、韩家花园、陈家花园、冶家花园等。所有的花园,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但都尽量精心布置,巧妙安排,虽然没有南方名园的盛大,但也颇有特色,见执著。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清末和民国时期西宁城风光不仅十分注重环保,而且充满了浪漫的风情,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花园:春夏时节,百花争艳,蔬菜滴翠,满城盛开着艳丽的桃花和杏花,且有青青柳枝拂动其间;秋季,果实累累,国香四溢……

  1 清代私家花园

 

古城西宁的清代私家花园设计精美,建筑风格独特,基本上保持我国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特色,琉璃瓦盖顶,雕梁绘栋,亭台楼阁各具特色,花园整体结构多为中轴对称式。清代私家花园都体现出浓厚的清代文化氛围,成为文人墨客的好去处,为此,在相关资料中运用诗词记载私家花园情景的比较多,从中感受到当初私家花园的美无限景。

   柴园,位于东廓门外湟水北岸,清乾隆时的中柴庄,现城东中庄村。《西宁新府志》(卷四十)《艺文·诗》收编的《夏日游湟水北岸柴园》一诗中写道:“密萝下开径,疏松上窥天。登轩望平野,灼灼群芳妍。” 园内春花烂漫,景色迷人,成为清代西宁古城中的一大景,吸引了一些文人墨客前去观花作诗。

   修建于清末的严氏园,园主为严宜,《西宁府续志》(卷七)记载:严宜,乾隆甲午举人,辛丑进士。在《西宁府续志》(卷九)《艺文志·诗》收编的清乾隆四十九年后任西宁湟中书院主讲冷 玉诗《同人招游严氏园》和园主严宜写的诗《种菊》中,可以看出此园树木成林、菊花满园的景色。

   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左右的郭家花园,位于北玉井巷西端,占地0.63公顷,迄今200多年。郭家花园是郭家祖上郭成钧隐居的园址,《西宁府续志》记载:郭成钧,字治堂,以贡生举为乡饮大宾。书仿颜鲁公,尤为篆刻。隐居家园,日以栽花、种竹为事。据记载,郭家花园由住宅、花园两部分组成,住宅一进四院,大门座南向北,门前建照壁一座,镶嵌砖雕花草树木,工艺精湛,大门两侧有两株柳树,枝繁叶茂,分外壮观。前院是马厩草房;第二院建东西厢房、南过厅;第三院南北过厅,东西厢房;第四院是修建精致的四合院,北过厅,东西厢房,正房是南厅,起脊七架梁,飞檐雕刻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厅门正中,悬挂清嘉庆年间书写的“有道家风”匾额。园中摆设陶瓷渔盆两个,内饲养金鱼,渔盆四周摆设石榴、仙人球等盆花。花园在住宅楼后面,占地0.53公顷,花园东面建有进水龙头,水从龙口缓缓流出,进水龙头前,建有八角亭一座。园中建有假山一座,游人可以站在上面观赏全园景色。花园西面,建有牌坊一座,彩绘油漆,雅典庄重,牌坊匾额题字“万花丛中,笑傲烟霜”,署名:“丁酉年夏荷花”。另建四厅六间,花园北建廊七间,其余空地栽植桃、李、杏、梨果木400余株,中间夹杂种植草花蔬菜。

徐家花园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前后,教场街西面,斜石巷东头,占地0.33公顷。徐家花园座北向南,一进两院,前院住宅,面积较小;后院花园,面积较大。花园正中建有七架梁四明大厅一座,面积有六间房大,琉璃瓦盖顶,雕梁绘栋,南北四屏门,四周洁净窗。四明亭前,建有八角亭。花园四周栽植杏、李、梨、沙果等200余株,厅、亭、路旁栽植牡丹、丁香等200余墩。徐家花园以它独特的造园艺术,誉满西宁古城。19499月,西宁解放,为了发展幼儿教育,在徐家花园修建了西宁市第一幼儿园,现在在西宁市第一幼儿园门口和院内还留有曾经留下的柳树。

朱家花园,坐落在南玉井巷中段,分为东园和西园两部分。东园系朱炳南先生所居,呈长方形,约半亩大小,其东北角有古榆一株,传为明代所植,其直径约为6米,虬枝纵横,行如老虎,故有名为“老龙树”。朱炳南先生自称友榆氏,傍树为屋,有“何必在林”的匾额,以读书、写诗、鼓琴、治印为乐。园东部为碧绿的菜畦,南部有丁香、紫竹等花木,树下置石桌石等。园中有水井一口,清澈香甜,也可灌园;井周围芦苇丛丛,秋季荻花瑟瑟,别有一番野趣。西园和东园仅一墙之隔,为清末朱耀南先生(朱炳南先生之兄)的花园,约一亩有余,基本上是正方行,园门设在正南方,门上有一副对联写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园内的最高点为螺亭,据朱耀南《讯芳书屋杂录》记载:甲子秋,予于寻访别墅以碎石杂土筑台状如螺,上建一小亭,名曰“螺亭”。据说,螺听一名依苏东坡“碧溪青嶂绕螺亭”的诗句命名的。园的确东北角还有一座扇形小亭,与螺亭高下应对,园东为一四面开窗的小楼一座。

建于明末清初(约公元1661年)的祁家花园,位于人民街(原称县门街)东段,南靠南城墙,北临街道,占地0.5公顷。前院是住宅,后园为花园,住宅一进两院,四面房屋齐全,全用松木建造。里院南大房两侧,建有小园门,通向后花园。花园整体结构为中轴对称式,北端建有展翅式厅堂三间,深檐廊,大屏风门,雕花彩绘,门上有一圆形大匾,记述该园兴建情况及赞颂文字。厅前建有卷逢式大厅一间,匾额一方,上面写着“景拟辋川”四字。厅堂内均用优质木料镶嵌地板,所有廊柱上题有楹联。厅堂屋内均为起脊简瓦精工扣装。园中央建有精致小牌坊,精工雕花,玲珑剔透;园南建有八角亭一座,翅檐琉璃顶,木质栏杆,彩绘油漆,分外雅致。民国见年,因祁家家庭多变,兄弟分炊,到西宁解放前夕,几近荒芜。解放后被征用,现为省监狱局家属院。

2 马步芳家族私家花园

在民国期间修建的私家花园中,规模最大的属马步芳家族修建的私家花园,多家私家花园相聚使西宁变成名副其实的园林古城。由于马步芳家族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当时的私家花园大多修建豪华,规模宏大,目前存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城东区为民巷的馨庐。

马步芳的邸第———馨庐位于东稍门外周家泉,占地10.47公顷。据记载,馨庐修建时从省内征集技艺高强的铁工、木工、泥瓦工数百人进行施工,并征调兵工、民伏8000名采运建筑材料,经过两年时间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建成。馨庐名称来自《陋室铭》中的“惟吾有德馨”和“南阳诸葛庐”。馨庐建在园址中心,分正院和东、西两院,正院东西北三面建厢房,中间先后建有议事厅、玉石厅、南大厅,是马步芳办公、会客、居住的地方。东院主要建筑是“三爱堂”,配建化妆室、服务室,是马步芳及其亲属文化娱乐的场所。西院先后分为四院,第一院南、西、北三面建平房,是马步芳佣人居住的地方;第二、第三院之间,建有七开间二层楼房一座,是马步芳的管家及其他亲属的伙房、餐厅;第四院是二层楼院,楼内墙壁玉石镶嵌,装潢考究,是马步芳亲家居住的地方,三个院落总建筑面积8139平方米。花园环绕在馨庐的东南西三面,面积4.67公顷,花园内栽植花木40余种3500多侏。馨庐当时是青海省最为富丽的建筑,馨庐花园是青海省最为壮观的花园。新中国成立后,馨庐收为国有,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军部使用,一军赴朝后,移交青海省军区机关,1958年修建兰青铁路时移交地方。现东部三院为铁路职工医院、晓泉小学,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文物考古队现在的办公地点即为馨庐,北边菜地建青海省老干部休养所。

   马麒花园是马麒兄弟和子女们的私邸。马麒,字阁臣,曾任西宁镇总兵,后改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兼青海蒙番宣慰使,暂编二十六师师长,甘肃省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麒花园坐落于东关白玉巷西端,东临北小街小学、南面白玉巷、西界花园北街、东靠关城北墙,东部为住宅区、西部为花园,总面积4公顷左右,该园仅次于香水院和馨庐。住宅分正院和偏院,正院在花园和偏院之间。

   马步瀛花园(马步瀛是马步芳同父异母的弟弟)建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占地4公顷多。四周围墙高垒,大门开在南面,门座西望东,起脊飞檐,门栋绘有梅兰竹菊,分外华丽。园中心建有八角桥亭一座,亭下渠水缓缓流过,亭后建东西观花楼,观花楼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每层四周环廊。上到二层近可观赏花园四面景色,远可眺望田园风光、北山烟雨和香水园翠柳。园墙内栽植钻天杨、青杨、旱柳三行,行成绿色屏障,园内树木3000多株,各种花草“从春到秋,花开不断,处处飘香。”新中国成立后,此处办起了青海省卫生学校,后在此园东部建成了青海省中医院。

   马步康花园(马步康是马步芳的堂兄弟)在西宁有两处,一处在城东区曹家寨养家台,占地0.4公顷,内栽果树300多株,解放后归曹家寨农民集体所有。另一处在东关水北门外,东起周家泉路西,西止广济路东,南临湟渠(现人民渠),北临湟水,占地9.4公顷,建于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内栽树木1000多株。解放后归北园农民所有,后国家征用,建了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现在医院还保留着一批那时栽植的果树和丁香。

    3 民国时期的其他花园

   位于南玉井巷北的基家花园与清乾隆年间的郭家花园一墙之隔,占地0.15公顷,建于民国初期。基家花园分前后两院,前院是花园,后院是敬业堂,大门座北向南,进门后有碎石镶嵌的门道。基家花园面积虽小,布局巧妙,层次丰富,闻名于市。

   与清光绪元年的徐家花园一墙之隔的韩家花园,占地0.63公顷,内有花木500多株,特别突出的是栽植从南方移来的紫竹三四十墩,使花园别具一格,整个造园艺术,具有江南风格。1952年,韩家花园和徐家花园同时改建为西宁市第一幼儿园。

   位于互助巷(原称石巷)的钟家花园,占地0.33公顷,是钟姓人家生产经营花木的园地,每年培育牡丹、 丁香、碧桃等15002000株(墩)。该园培育的牡丹20多个品种,清代诗人申梦溪有咏:“黄紫尽夸梁苑种,清芬谁谴塞垣栽。”“我从无怀希富贵,答君有意满园开。”解放后,钟家花园被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征用。

  建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的陈家花园,占地1.33公顷,各种花木1400多株,后在此建起了西宁市第二服装厂、青海省物资贸易中心等企事业单位。

  占地6.67公顷的韩起功花园,各种树木6000多株,后建起了循化办事处、西宁纸盒厂、市计量所、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省测绘局、省测绘局家属楼、省地震局等企事业单位。

    马明斋花园位于城东磨尔园,面积共9.33公顷,种花、栽果树、生产黄烟和蔬菜,新中国成立后,马明斋花园收为国有,在园址上建起了共和路小学。马铺臣花园,位于城东区中庄村,占地6.3公顷。冶家花园,今七一路北,解放后建西宁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