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的离职申请,首席运营官林寿康暂时行使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10月14日《证券时报》)。
今天,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离职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其家庭背景是不能回避的关注点以外,笔者对中金公司何去何从?朱云来先生何去何从更感兴趣。由于笔者在银行从事与证券期货合作业务,对中金公司很早就有所了解,也与中金公司人员有过些许接触。给笔者的深刻印象就是“高大上”三个字。
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级投行是中金公司的目标。然而,多少年来,中金公司投行定位在大型国有企业业务上,特别是大型国有金融企业。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这条路将会越走越窄。因为,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目标是战略性收缩战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大型企业改造上市数量和趋势是在递减的,这种递减速度很快甚至已经看到终点。因此,中金公司的“高大上”业务市场份额在急剧减少。这是这几年中金公司被挤下神坛的原因之一。与2010年相比,近年来中金公司的业绩不断下滑。2011年该公司投行业务的收入仅为9.91亿元,排名从第一名滑落至第五名。中金公司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
此前,中金投行部的元老级人物纷纷跳槽离职,就在三天前,原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履新中信证券全球研究部主管。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中金的离职潮正在从以前的高管向中层“蔓延”。很多中金的中层员工或是选择离开中金,加盟买方,或是离职求学,抑或是创业、投身私募股权基金和天使基金等等,总之,离开中金。殊不知,是否与中金公司迟迟未上市,资本实力壮大缓慢,高管以及员工未从上市中获益、士气不高有关?
不过,笔者认为,中金公司发展中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国企病的体制机制造成的。对市场化程度要求极高的高效率高节奏的投行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弊端肯定会出现许多碰撞。这种碰撞协调不好,公司就会面临困难。相信中金公司会很快走出困境,朝着自己的目标奔去。
报道中强调朱云来的离职应是其个人的选择。朱云来曾多次表示对自主创业有兴趣,但离职后是否真正迈向这个目标并不确定。“朱云来对互联网充满兴趣,创业方向可能与互联网概念有关。”笔者最感兴趣的是,朱云来今年3月在2014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提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数量的人群可以共同完成同一件事。说明朱云来先生抓住了最具创新力、最新最前沿互联网金融本质性的一些东西。也说明其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比众多企业领袖更加深刻的了解。
如果在互联网思维下,朱先生能够把自己自主创业的方向定在互联网金融上,凭借其过去将近20多年的、国际国内金融机构从基层到高层的从业经验,成功的几率应该非常之大。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高度融合、创新型强,对跨界业务人才要求极高的新兴行业。既要有互联网思维,了解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本质,更要求有深厚的金融知识积累和从业经验。二者缺一不可。朱云来先生是二者兼备的高级人才。
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一定要有紧迫感甚至危机感。目前,中国在世界上能够拿得出手的、远远领先世界的行业,唯有互联网金融稍稍领先了一步。一旦美国等发达国家醒悟后,加之中国受到体制机制约束或者说监管部门拿“风险”说事,很快就会因为过度放大风险而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最为担心的是给美国等经济金融发达体留下追赶的喘息机会,从而超越中国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局面。这种迹象已有显露,iPhone6在中国大陆10月17日上市后,第二天的18日苹果移动支付Apple Pay就正式启用。虽然其尚未撼动中国大陆的移动支付格局,但却预示着美国等发达体国家企业已经开始向互联网金融挺进了,特别是直奔互联网金融最前沿的移动互联网金融而来。这必须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
在这关键时期,出现一批诸如朱云来的高端管理人才通过全市场化的自主创业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创业那么简单的意义,而且对于促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态势,更重要的是倒逼国内传统金融体制改革,解决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公、效率低下,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新闻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rsbd/20141014/022820527389.shtml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014/13183645_0.shtml
http://money.21cbh.com/2014/10-14/3NMDA0MDdfMTMxODY3NA.html?
《互联网金融100问》诞生了!阐述和回答了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最热点、最热门、最急需解决、最具操作性的问题。既是初学者的敲门砖,又是大众普及性读物,还可以作为互联网金融手册性工具书,也可供理论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实务工作者参考。阅读地址:http://yuedu.baidu.com/ebook/f8d7fe6690c69ec3d5bb75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