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五洋江史话


    在远古时期的伊川地区,是传说中的古五洋江大湖,清澈的湖水孕育着远古的文明。


伊川五洋江湖遗址已成为平原沃野卫星遥感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雨水形成洪水,把泥土冲到湖边,湖边沉积的淤泥,后来成为红黄色的粘土层(下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多雨的历史时期,五洋江湖水上涨,淹没了红黄色的粘土层。清澈湖水在烈日暴晒下水温升高,湖水中过饱和可溶的钙离子,当受热时就会分解,二氧化碳逸出进入大气,碳酸钙就慢慢析出沉积在湖水下的粘土之上。由于湖水极为清澈纯净,沉积的碳酸钙就是无暇的白色,由于镁离子也参与沉积,这粘土之上白色的沉积层后来就变成白云岩层(上图中间白色岩石层)。

 

  
   
 你知道吗?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年之前,五洋江的地区的东部,曾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我还在搞科研,在导师吴启虎的指导下,对于伊川地区的古遗址古火山遗迹进行了一次长达六年之久的调查活动,走了很多地方。伊川五洋江地区在远古时代的火山,尤其是中生代时期的火山活动,现在能够找到的火山群落有两个。一个在汝阳的大安,一个在汝阳蔡店南边的老庄附近九皋山的半山腰。形成玄武岩。在葛寨的杨楼、吕寨,甚至形成几十米厚的玄武岩浆岩断崖,可能就是当年火红的岩浆与温柔的五洋江湖水激烈交锋并嘎然而止的历史见证。

    根据遥感图像和当地岩石的分析,伊川县伊河东部的白元(水牛沟以南)、葛寨大部地区,沿伊河的东部丘陵上覆盖灰黑色玄武岩石,都是当年火山喷发溢流的岩浆产物

伊河东岸葛寨吕寨石窟附近的火山岩浆岩

 

汝阳大安的古火山口附近到伊川白元、葛寨一带,玄武岩储量达50亿吨以上

 

    中生代是指距今约2.5亿年到距今约6500万年之间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地球的大陆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尤其在中生代中、晚期,地壳运动比较频繁,板块之间的碰撞和移动使得地下的裂隙开始不断的增多,就好像一个高压锅到处都是破洞一样,地下的压力稍微一大,就会四处喷涌出岩浆。
    而当时的伊川五洋江东部地区,恰恰有两个高压锅的裂口上的裂隙。每当地下的压力增大时,岩浆便会顺着深断裂带向地面喷涌而出。

     汝阳大安地区中生代的古火山口,它喷出的汹涌的岩浆,瞬间湮灭了方圆百里内的生灵,炽热的岩浆向西边的五洋江大湖中涌来。岩浆覆盖在湖水白色的沉积层之上,湖水迅速冷却了岩浆,就形成了白元金山寺一带白色岩石层上面是灰黑色岩浆(玄武岩)的地质景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而在远古时期,火山喷发的事情时有发生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沧海桑田,其外貌的改变很大。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火山喷发带给我们的是震撼——草木为之变色,日月因之而黯淡,强烈的岩浆被喷射到数米甚至数十米的高空,然后落下来,吞噬着一切生命,而浓浓的火山灰则遮住了所有的光线,或许这是我们对火山喷发最直观的印象。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在伊川,火山的喷发是悄悄的开始,悄悄的结束。
     对于伊川地区的古火山岩的研究,我认为裂隙式喷发比较温和缓慢,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与地心内部的压力大小和岩浆的化学成分有关。从金山寺灰黑色岩层的形态可以看出,大部分是容易沿裂隙一点点的从地底下涌出来,岩浆顺吴起岭向西漫流到五洋江大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种剧烈的交锋,造就了伊川后世几个闻名于世的著名地方。一个是白元净土寺鸾浴沟(水牛沟),这里应是火山溢出的玄武岩浆的北界。净土寺前(南)的小溪静静的流淌,溪水之北的净土寺没有见到火山岩浆的痕迹,而溪水南边,当年却遭受了火热岩浆的残酷蹂躏。

       如今净土寺的基岩和寺西侧会看到几米厚的白云岩层,难怪此地后世有“云山净土”、“难得一片净土”之雅称。在此地建的净土寺,也引来玄奘法师在此剃度出家,使这里成为闻名中外的佛国胜境:

净土寺大殿基石是白雲岩石

 

 
洛阳净土寺白元金山寺

 

   再是双头的聚仙观一带,岩浆到此也是嘎然而止。还有葛寨小王庄的上皇古泉,葛寨的烟云涧,火热的岩浆到此不再前行,竟然聚成一个卧龍的样子,如今这里出产的上皇烟云涧酒已是国内外闻名的美酒:

上皇酒窖藏:

    滚滚而来的火热岩浆为什么到净土寺、聚仙观、金山寺、上皇古泉、烟云涧地域就不再越雷池而向前一步?

    后世只说,这里是上苍安排的风水宝地


聚仙观竹林茂盛.

   炽热的岩浆向西边漫流涌来,炽热岩浆覆盖在粘土层之上,就形成了灰黑色岩浆(玄武岩)的地质奇观。

烟雲涧上皇古地火山岩浆形成的的玄武岩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烟雲涧上皇古地火山岩浆形成的的玄武岩层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烟云涧五龍庙
    粘土层上有火山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层,与金山寺的岩浆玄武岩层有区别。这里海拔位置较高,应是在五洋江大湖的岸边的高地上,因此下面的粘土就曾被炽热的岩浆烤红,上面是风化层。

点击
图片可看大图
烟云涧五龍庙 粘土层上火上岩浆形成的的玄武岩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烟云涧五龍庙 粘土层上火上岩浆形成的的玄武岩层.

 


烟云涧五龍庙 粘土层上火上岩浆形成的的玄武岩层 图.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伊川五洋江史话,湖与山的颠覆 伊河西之沧海桑田

 

    五洋江大湖伊水西边是另一种地质,没有火山活动的遗迹,却有远古泥石流的泛滥。

    在伊川古城寨东边出露有红褐色的泥岩崖壁上,可以看到这类红石其中含有大量砾石和小的卵石,是典型的的泥石流凝结的岩石。岩石的红褐当是富含铁的氧化物或磷与铁的化合物。这种红褐色泥石岩,主要分布在伊河西部的平等、城关的地下,一般有数十米厚,有的竟然厚达六百米以上。


古城寨东部出露的含砾石的红石崖.jpg

 

   那么,如此厚的泥石流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来,这里在远古时期是巨大的内陆湖泊,即传说中的五洋江大湖。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分析,洛阳—伊川盆地位于河南省中西部,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属于三叠系坳陷型湖盆。

   三叠系距今约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由于地壳运动,许多湖盆被转化为山系,多雨形成的泥石流不断冲进湖盆区,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湖盆逐渐被掩埋。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系起,陆相沉积大量出现,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和含煤、含油气的沉积。油气形成、蕴藏的变化,使地表出现周围环山的黄土丘陵地形地貌。

  .洪荒时代逐渐淤积掩埋了五洋江,地下的生物质逐渐变成蕴藏海量的煤、油、气贮藏聚集,地面缓慢隆起,今日伊河西的平等、城关、鸦岭的玄山丘陵地区,就是由五洋江湖盆中缓慢隆起形成的,这种隆起是漫长的,但威力巨大,甚至致逼得伊河也向东弯曲:

伊川羽毛状山岭地貌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按照最新研究成果计算,三叠系资源量4.6亿吨(油当量)。洛阳—伊川盆地瓦沟北屯1井下的底层以1250米为分界线,1250米以上为泥岩,1250米以下为砂岩,天然气层在1874米~1884米。屯1井实施大型压裂作业后,在635米~1882米井段发现不同程度油气显示,喜获工业气流,2011年9月27日开始用10毫米油嘴放喷,日产天然气稳定在6600-7170立方米,仅屯1井区天然气预测储量520亿立方米。这表明洛阳—伊川盆地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时也标志着河南油田外围盆地油气勘探30多年久攻不克的沉闷局面终被打破。由此也充分证实传说中的五洋江的的存在,确实是被掩埋了。

    伊川屯1井油嘴架设在丘陵高地,喷出的火焰时大时小,最大可喷出3米的火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