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电商大战”正进入亢奋的备战状态!与以往历届双十一狂欢相比,今年随着腾讯微信和京东的进入,一直由阿里主导的“双十一”格局或将生变。
除了最基本的促销大火拼之外,近日京东微店完成升级测试,开始大举发力。此番京东选择双十一前夕这个时间点出手,意图非常明显:借助电商狂欢的天时,自身品牌知名度、庞大用户群和服务体验等地利,发起对阿里的挑战。
平心而论,在整个中国电商大盘子中,阿里的王者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坐上国内电商第二把交椅的京东对微店的大举切入,将会对阿里形成一定制衡。在我看来,京东也可借此举完成对自身去中心化的突破。
【去中心化,分权改变传统B2C】
目前的微信电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微信通讯录的C2C电商平台,它主要依赖于已经建立的熟人朋友圈群发、转发信息;一种是基于微信公共平台体系的B2C开放平台,它是与微信支付体系紧密结合的。由于微信自身对营销推广类信息的管制比较严格,而且朋友圈私密性强、好友数量一定,第一种模式存在很大局限;第二种是建立在一个更广阔平台上的商业模式。
京东微店正是一个B2C开放平台,它是京东“去中心化商业模式”的新的尝试,与京东微信购物的中心化电商形成呼应和补充。绝对的B2C模式是一对多的形式,有严密的筛选和控制机制,对货源的丰富性和灵活度有很大限制;而去中心化的B2C既保障了商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也充分调动了店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克服了固有模式的弊端,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化。
来看看京东微店的具体动作:京东微店与京东商城系统全面打通。京东的第三方商家只需提供QQ号和微信ID即可入驻京东微店,通过京东商家后台对商品、订单、结算、售后进行统一管理,无需额外增加运营成本,并可享受来自微信、手机QQ两大购物入口的流量红利。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说:“未来,基于微信的购物,将主要分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种模式。”需要认真领会各种真意。
中心化电商的特征是统一的入口,主要通过类目和搜索来分发流量;而去中心化电商的特征即没有统一的入口,除了统一平台进入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或者搜索店铺名称直接进入店铺。在2.0时代,消费者购买由以往的主动购买转变为被动购买。所谓的主动是指带有明确的目的去搜索、消费,而被动指购买行为更加随机,购物需求变得场景化。当消费动机不是足够大的时候,消费者是不会主动去搜索的,更多维的入口增加了用户接触的可能,增加了消费者导入的渠道。
一句话,去中心化电商才代表着未来。
就在今年10月14日,阿里也宣布了无线开放战略,启动“百川计划”,走的也恰是去中心化的套路。
之前的传统电商中阿里、京东走的是集权,此次京东微店则是去中心化的分权,还力于众多开发者,还利于众多开发者。去中心化的分权更自由,用户和商家进入电商这个大生态的成本得以降低,整个生态得以激活。
【双方共赢:流量、客户是潜在力量】
京东无疑是电商领域的大块头,现在各家都在圈第三方商家,京东必须拿出自己的差异化的招牌,才能引来商家。
此次京东微店具备五大特点:入驻零成本、运营零成本、丰富的支付方式组合、巨大的流量导入和多样化的店铺模板。特别是京东微店提供了微信支付、QQ钱包支付、网银+以及货到付款等多种灵活支付手段,方便消费者选择。之前阿里支付宝的力量还难以撼动,但微信支付的迅速崛起,让京东支付的力量大大增强。此外,店铺模板的多样化是店家个性化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支撑,成为京东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对于电商平台的店家而言,最关心的是流量和客户两大问题。许多电商平台卖家没有自己的流量、没有粉丝、没有平台大数据。他们大部分盈利只能来自搜索流量,所以他们只能花大价钱购买流量,否则收入就很不乐观。但是购买流量的成本占比已经由原来的15%增加到了30%,如此高额的支出,卖家将很难存活,这是一个横亘在很多店家面前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商家们内心最渴望的硬需求,谁能满足这个需求谁自然能俘获他们的芳心。
从这点来看,京东微店正是抓住了商家的这一硬需求。去中心化的模式也拉近了店家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全面地与客户接触,便于店家更好的进行客户交流,促进二次购买。对于京东而言,其平台化性质更加泛化了,更多渠道的导入,也让京东自身体系更加完善,双方共赢。
【结语】
无论你是否发现,未来1-2年内,移动电商将真正成为电商的主战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正去中心化、趋于碎片化,单靠京东一家雄厚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恐怕才是京东微店推出的另一初衷。
显然,京东微店对整个移动电商的小玩家,特别是创业者而言是极好的。毕竟多一个渠道,多一份利益,何乐而不为?京东最终也完善了数据,满足消费者无处不在的个性化、场景化的移动生活电商需求,谋求最大利益化。
在双十一前夕各大电商早已摩拳擦掌,新生力量京东微店的参战,将让此次电商大战更加值得期待。
电商狂欢即将上演,作为观察者唯有静候高潮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