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城镇化是一个伪命题


我是在一所农村中学读的高中,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期。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我们学校收发室老头的一句话。那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人,见到我们学生一直都是笑呵呵的。有时候碰巧在学校碰到他,他总是重复着同一句话:“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看这三年了。”就这么一句话,却激励着我和我的几个同学,为了穿皮鞋一直刻苦读书,最终离开农村、进了城市。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县当时正值县改市,花5000块钱可以买一个城市户口。我的一个小学弟,他家为他买了一个,让我们很多人都羡慕了好一阵子。但最后高中毕业,小学弟并没有在县城找到工作,而是到成都打工。多年后,他依靠打工在成都买了房子,并把户口迁到了成都。
不论是求学还是打工,其实农村人进城的欲望是可以通过很多渠道实现的。但是,不论哪种渠道,都是因为我们向往城市人的生活。这大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我认为,农民进城,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如果进城后发现还不如在农村,那么,农民就不会有进城的欲望。这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现象现在已经出现。
所以说,我们一直鼓吹的城镇化,看上去符合潮流、大势所趋,实际上是大可不必。如果我们能够在城市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挣了钱并享受到了城市生活的安逸,那么,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留在城市。这时候,他们就会考虑小孩在城里读书,考虑买房而不是再租房或者住集体宿舍,考虑把户口迁到城市,考虑把老人接到城里照顾或者帮着带孩子。这才是一个家庭从农村到城市的自然演变。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政策,最终都是行不通的。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