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前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发布了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中国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数据说明问题: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13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着,钱没了!而这句笑话,恰恰就是中国养老即将面临的问题。
显然,中国已是世界上“变老”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以全球为参照,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其中中国占近30%;2010年发展中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平均比重是5%,中国高出该数值的3.87个百分点;法国老年人口比例从7%翻倍到14%经历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而中国将仅需27年。
更有养老专家指出,清华大学的《报告》是按照65岁计算老龄人口。而2014年我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若减去15年养老金平均支付期数,应当从61岁开始计算老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将比本报告更加悲观。不过从清华大学的《报告》中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银发贫困”的三大问题:
首先,未富先老,即老即富准备不足。人均GDP水平未达到1万美元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事实上,1万美元只是一个国际标准,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而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中国却远未达到这个经济水平之前就早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造成了现在的“银发贫困的状态”。
再者,未备先老,显现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比如,很多地方养老院床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私人开办的养老院的费用基本在每月3000元以上,而企业职工每月的平均退休金在2000多元左右。显然目前我国养老院无论从数量、质量、价格方面还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
最后,未老先懒情绪滋生,劳动人口(15至64岁)就业参与不足,加之养老金增长快于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增长的“倒挂”政策,再鼓励人们提前退休和早退休,更加剧了养老资产准备不足。当这个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不过,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养老金出现巨大漏洞或账户空转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相对年轻时,他们所创造的财富被政府挪用,而当年的年轻人现在都老了,到了拿养老金的时候,只能由现在企业职工支付的养老金来赡养,而养老金这个巨大窟窿无论是体外输血还是自身造血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发贫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只有下定决心,多管齐下,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其一,政府部门和垄断国企应该加大对养老基金的投入。目前很多政府部门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可以更好的拉动GDP的增长,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还有所欠缺。
当前,我国政府一年补贴只有2200亿元,只占我国总财政收入的2%。其他国家花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钱远比我们要多,美国是50%,欧洲各国也在40%-60%。即使是未来国家财政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不仅如此,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垄断央企、国企也不应该每年只顾将获得的暴利用于增加职工福利之上,而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来,拿出更多的红利注入到社保基金中去,以填补社保基金日益增大的漏洞。
其二,养老金政策欠公平,身份制和多轨制等问题导致养老金贡献和待遇差距在不断加大。笔者认为,在养老金问题上,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龄化,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政策的公平性。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不用缴纳养老金,退休还能继续享受较高的养老待遇,这既是有欠公平,又不利于养老金漏洞的补救。建议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手段,让新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参加到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中来,这样养老基金的参与队伍将会不断扩大。
其三,民众可通过另外购买养老保险、缴纳企业年金等方式来提高退休生活质量。比如,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个人养老保险实行税收优惠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其意在于鼓励公民主动购买养老险,以增强公民自我养老的经济能力,而我国通过长时间的酝酿也终将在2015年启动这类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
同时,我国的养老基金除了开僻输血来源之外,也要有着自己一套造血功能,不能老是躺在银行吃利息,应该通过购买企业债券、国债、货币基金等多种形式使其保值增值,并且每年向社会各界公开账目明细,让民众真正知道,我国的养老基金的真实的收支情况。
其四,政府通过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来完善自身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不足。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就在8月底,财政部还曾下拨24亿支持养老服务市场化试点,但是,如何能够使老年人潜在的需求变成实际的有效需求,现在还缺乏一些有效的办法。笔者建议,政府除了投资自己开办廉价养老院之外,还应该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我国的养老服务领域。这样做到低收入老人由政府托底,住政府办的养老院,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层次的养老院,安度晚年。
清华大学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报告》给我们社会敲响了警钟,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养老基金巨大漏洞急需弥补和养老服务机构仍显不足。这就需要除了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之外,国企央企也要拿出一部分红利来弥补。同时,政府应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来弥补养老服务方面的不足。作为百姓如果想晚年生活过得有质量,那么除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可以购买一些养老保险。但是民众的基本养老问题还得靠政府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