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的病根在哪里?


 “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期”成为了本周各财经新闻的头版头条。起因是日本三季度GDP出乎意料的下滑1.6%,而二季度此数据为更低的-7.3%。由于GDP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人们开始质疑安倍经济学的功效,同时业界也给日本经济安上了“衰退”的帽子。

“衰退”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词汇,大家马上会想起“失去的十年”、“失去的20年”这类耳熟能详的往事来。虽然日本经济始终保持高位均衡,但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速度,日本经济的确已经远远落后了。但是日本经济即使衰退其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比我们好得多:

其一,现在的日本是在过去高存量的基础上保持经济的稳定,而并非倒退。从2009年后的季度数据来看,日本也经常遭遇季度性的GDP增速下滑,这对一个有着巨大经济存量的国家,尤其是日本而言,也并非异常现象。

更何况,从战后日本实际经济数据来看,人均GDP和人均GNI(国民总收入)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80年代超过了美国,95年超过4万美元达到顶峰,随后保持高位稳定状态。而中国目前虽然经济规模全球排名第二,但人均GDP只有日本人的十分之一。

其二,日本经济中有相当部分以国外资产形式存在,这部分并不计入GDP。例如日本丰田和本田在国外有很多生产基地。所以,笔者认为日本经济规模和增长有所低估。因此,仅仅从季度GDP下滑就说安倍经济学全面失败有些夸大其词。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安倍经济学的确已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

现在安倍经济学遭遇了两难境地,由于日本政府财政长年赤字且债台高筑,不得不通过提高国民税赋,来降低负债率,避免出现债务危机。但提高国民税赋的恶果是,会使挤压日本国民的消费潜力,当消费拉动不起来,进出口长年逆差,那日本经济岂有不衰退之理?所以日本经济要想真正复苏,就必须进行彻底的经济改革。

首先,近期,日元汇率持续走低,10月初甚至降至109日元兑1美元左右,自2012年底以来日元对美元贬值20%以上,重新回到2008年秋季雷曼危机前的水平。然而这样的“竞争性贬值”并没有扭转逆差的局面,数据还显示,9月日本货物贸易逆差额同比扩大1.6%9583亿日元,再次刷新单月贸易逆差额的历史纪录。这也是连续第27个月贸易逆差。

笔者认为,日本央行应将日元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域内,而绝非是人为操纵日元贬值。日本应该做的是固定一个日元兑美元汇率或者设定一个汇率的下限(比如说120,即120日元兑1美元)。对于那种促使经济能够增长的投资而言,汇率稳定至关重要。与如今被误认为明智的看法相反,让本币贬值永远不会促使经济持续增长。

再者,全面减税,激发国民消费热情。税赋,日本已然是个税负过重的国度。除了美国之外,日本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世界上最恶劣的。赶紧减税吧。其实安倍首相也知道增加消费税不利于经济的情况,他决定推迟明年上调消费税计划。但我觉得日本政府减税的步伐应该快一些,争取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现实情况是,日本的工资税很可怕:雇主/雇员缴纳的工资税税率合在一起几乎高达30%。更糟的是,与美国的社保税不同,日本没有设定作为社保税缴纳基础的工资上限。在工作中挣到的每一个铜板都要被强行拿走一部分。而且更糟的是,到2017年,工资税的合并税率预计将会上升到37%。至少,日本应该叫停这些加税措施。

日本的个人所得税也过高,最高税率超过50%。应该采取类似于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做出的那种大规模减税措施。而唯有日本的消费开始全面启动,经济才能真正复苏。当然面对惊人的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安倍内阁只有精兵简政,缩减庞大政府开支,才能应对政府债务危机,度过难关!

最后,彻底打破战后长达60多年的固化经济体制,缩回政府调控市场之手。在发达经济国家中,日本也算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日本的市场经济和欧美的市场经济相比非常特别,政府干预非常强,被日本自称为有组织的市场经济,也被称为政府主导市场经济、大日本株式会社体制。

日本的政府干预经济体制,最著名的莫过于所谓产业政策。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曾对产业政策定义为为对付市场缺陷而对产业间资源配置进行干预的政策。小宫隆太郎曾任日本通产省产业研究所所长,这句话反映出日本从官员到主流学者都不相信市场资源的自我调节作用。

以被日本外贸省扶持的日本化学产业为例,充斥着价格控制、税收区别待遇、新产品准入、研发补贴、竞争限制等管制措施,而目的是为了培育一个有竞争力的化学产业。在其他行业,如航空、零售、金融、农业等管制也随处可见。

如今,日本的政府干预已经深入到经济体的方方面面。因为政府实施产业政策,使得企业、银行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几乎捆绑在一起,被称为日本特色的关系型融资主办银行制。银行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优先贷款,并且不言自明的获得了政府的隐性担保,产生了所谓预算软约束。

就这样本来日本后发的优势逐步消失,日本经济体制逐步固化下来,这会明显掣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创新。大型企业形成的利益集团会游说政府出台有利于自己的产业政策,使得垄断加剧,竞争不足;企业依赖政府的产业政策从而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而民主决策程序使得政府修改产业政策的灵活度很低。银行融资无法偏向于风险资本,无法为创新提供资金。

安倍经济学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原因是,无法进行彻底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历史上,日本有多次政府试图减少干预的改革,但均告失败。而笔者认为,日本经济要想走出负增长的困境,除了大幅削减税赋,提振消费和将汇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促进出口之外,更应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政府收回干预市场之手,让市场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逐步将改革的红利彻底释放出来。如果光靠日元贬值,来促进出口,达到经济复苏的目的,那安倍经济学则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