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传播与设计


 品牌传播与设计

 

  

   摘要:品牌的设计风格是通过长期、持续所建立起来的产品定位及个性的集中表现,它能充分表达出品牌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及人们的思维方式论文范文 [lunwen.Qcrx.CN]。它能帮助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产生品牌认知和品牌联想,帮助消费者区分产品并将品牌内涵和外在设计风格联系起来。成功 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顾客对它有较高的认同。本文从品牌定位、品牌认知度、品牌个性三个方面讨论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所能起到 的作用。

  关键词:设计理念;品牌传播;营销策划

  在企业的品牌形象管理过程中,品牌的设计风格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品 牌的设计风格,实质上是指品牌的一种特有的品质或特色形式,是品牌持久不变的要素和表现。它能帮助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产生品牌认知和品牌联想,帮助消费 者区分产品并将品牌内涵和外在设计风格联系起来。而品牌在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理念和风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品牌定位

   在众多品牌市场的竞争中,受众在购买产品时很难分辨产品之间的不同。受众的购买习惯诱因来源于其重复消费的积累,为了让企业利益最大化,成功的品牌定位 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介绍几个主要的品牌定位方法; 1、类别定位。依据产品打造建立的品牌联想、心理诉求,称之为类别定位。目的是在受众内心当中烙上该品 牌等同于某一类产品印象,成为某一类产品的领导品牌。往往企业用这一定位方法去寻求市场或受众头脑中的空白点。

  2、文化定位。用特定的内涵文化灌输到某一品牌之中,使其与竞争者的文化产生品牌文化上的差异。目的在于提高品牌的品质,还可以使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3、档次定位。档次具备了产品之外的价值,如给受众带来尊贵、优越感,品质高的品牌是通过高价位来体现产品的价值。档次定位综合的反应品牌识别,不同品质、价位产品不宜在同一品牌下成长.

  4、企业理念定位。就是企业用具有自己鲜明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作为定位诉求,体现的是企业内在本质。一个企业如果有正确的经营主旨、良好的企业面貌和经营哲学,那么,企业运用理念定位策略就容易树立起令受众产生好感的企业形象,藉此提升品牌的价值,光大企业形象。

  5、对比定位。就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客观比较来确定品牌电器,也就是排他性定位。在定位中,企业没有办法去改变竞争对手产品在现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去找出对方的缺陷和弱点,并且用自己品牌优势进行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地位。

  6、受众群定位。按照品牌和受众的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关联度作为企业品牌的定位。成功运用受众群定位,可以塑造品牌的个性化,为品牌和受众建立独特而丰满的购买联结,最终形成对品牌的忠诚。

  二、品牌认知度

   品牌认知度是度的标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准。品牌认知是公司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有时会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大众消费品市场, 各家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差别不大,这时消费者会倾向于根据品牌的熟悉程度来决定购买行为。那么在受众在面对市场上众多品牌,该如何选择,如何 对比呢?

  1、知名度高不一定是好品牌

  品牌的知名度和受众对品牌的好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广告公司在做广告时有几种 创意方式,其中有一种本来是要做品牌认知,给你创意一个品牌好感的广告,但是因为结果你的产品还在成长,导致这个好感你永远也得不到,也就是说要先被人认 识,而后才能被人了解、喜欢。在没有被人认识之前,你就想让人喜欢你,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人会对不认识的人产生好感的。一般来说,达成认知的时间比较 短,被了解的时间要比较长。

  2、把品牌做成知名其实很容易

  关于认知和好感的区别,我举个例子。比如你有一个同学有点 什么事,你就会特别关注;但如果是一个你不认识的人有点什么事,你根本就不会搭理。可以看出,只有先认识了,你才愿意去了解。做品牌也是这样,先得让消费 者认识你,然后才说让消费者关注你了解你。其实品牌是有感情的存在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比如两个人谈恋爱,从认识到好感得有一个过程,不会说两个人刚 一认识就结婚,因为刚开始两人之间还没有情感,它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地发展起来。消费者在认知的时候是理性的,而产生好感的时候就变成感性的了。品牌是存 在于消费者内心的,当感性成分越来越高的时候,就算你有缺点、有问题,消费者也能包容你。做品牌是需要感性成分的,如果没有感性,消费者是不可能接受品牌 的,所以认知和好感本来是两回事。

  3、只有被认知的才愿意了解

  可以认知的东西容易操作情感需求,反过来,不被认知的 东西不容易操作情感需求。“中国好声音”在没有被认知之前,没有人关注,但现在不同了,很多人都会去关注,都想去了解。要让人产生好感需要时间和过程,而 被人认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我们做认知性广告,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消费者认识。做认知的时间过长,就会失去意义,并会浪费很多资源和宝贵的时间。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