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被诅咒始于儒学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把公有制称之谓理性主义。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柏拉图也有过阐述。
人类史上只有在军国主义中实現过公有制经济。其中包括对于一半以上的战时税赋政策,都是国营经济形式。所以,国营企业并非不好。历史上,曹操的屯兵屯田制和毛泽东“备战、备荒”都起过强国的作用。
由此可以判断,国营体制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取代的一种公有制度。
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十条”之后,发生了冷战斗争?因为,货币竟争国际化的定价问题。传统的金本位无法适应日益频繁的世界贸易。
1944 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山大旅社举行了除苏联之外的一次会议。45个国家通过了将在以后28年内控制世界贸易和货币体系 。
13个马列主义国家先后加入了苏联阵营,实行与外界几乎封闭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冷战的开始。
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中国在毛泽东的当机立断下弃苏投美。
马列主义阵营开始解体。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市埸经济开放为特色走上了全球化经济。
1990年苏联解体,德国推倒柏林墙开始酝酿欧盟和欧元区。中国人民币搭上港台便車开始美元化。
这是一埸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三币冲撞的“金融地震”。
中国的国营经济体制起了改变世界货币格局的主要作用。
中国的五大国营金融系统改变了由美联储发动的欠债违约的破产效应。
中国模式证明,不破产企业也能货币国际化。
1980年由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发动了一埸全面私有化运动。中国与世界新兴国家一样,也股份化了国企。但是,只有中国没有对五大银行进行私有化变动。中国央行坚守为银行担保的角色,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得到了4万亿外汇储备的担保支持,与美联蓄进行了两年的量化宽松竟争。
事实证明,人民币在政府的集中管理下,度过了初学期,成长为一股与欧元平等的货币。
美联储、央行和中国国营金融体系都是国营体制。私募基金才是私有制。
结论,国营体制对强国的战争有利。私有制对富民和平有利。
《汉书》记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长十里”。 梁效王刘武为挽留某人时,此人推辞之语说:“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也”。
后世传为成语释义:谓他乡虽好,不宜久居。亦谓眼下虽然顺心,却非长久之计。因为国强不能民富。用于中国可谓:国营虽好,不是久恋之地!!!
欧美用民富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