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贡茶院中品和谐


 在大唐贡茶院中品和谐

喻建国

今天我们将游览大唐贡茶院,从住宿的农家乐出发,车行十分钟不到就到达停车场,坐落在太湖之滨顾渚山侧虎头岩的大唐贡茶院已然挺立在我们的眼前,此处属长兴县水口乡,据说始建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堪称有史可考的中国首座茶叶加工工场。贡茶院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常年云雾缭绕,氤氲弥漫,今天果然是轻飘云絮,楼宇在朦胧中更显如仙如幻,虽然时已阳历近11月底,气温还有22摄氏度,当属气候温润,这就特别适宜茶树生长。顾渚山麓又加峰峦叠嶂,林木幽深,修竹苍翠,泉水清澈,茶树遍布野岭山谷。我可不知什么紫笋飘香,但见金沙涌泉,沿山而下。偶有山花点缀其间,被绿竹相托,堪称屈指美景。曾任湖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曾写下诗句:“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就是专指这里的。

     产于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唐代贡茶。唐大历五年,始贡五百串,至会昌中(公元841—846),岁贡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制作贡茶时,由“刺史主之,观察使总之”。据宋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载:“长兴有贡茶院,在虎头岩后,曰顾渚。石斫射而左悬臼,或耕为园,或伐为炭,惟官山独深秀。归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又说:“袁高、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 刺吏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禅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到了元代,贡茶院改为磨茶院,院址移至水口。往事如烟,原来的顾渚贡茶院早成废圮,微院址遗迹依然可辨。后人在其旁立碑,以告更后之人。

    七年前我第一次到长兴游览,曾到此处闲逛,只知有此一事,但不见踪影,又说将有人在此重建,七年过去了,今天巍峨的大唐贡茶院屹立于虎头岩。我看当年的制茶人到此肯定也不会认识此为何处,以为到了茶的仙国。茶的故乡为茶的振兴在此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目下的贡茶院建有吉祥寺大殿、陆羽阁、东西阁廊、东西茶亭、左右茶楼和茶宴厅等。全部建筑均顺山势而建,以悬空木廊和木梯相连,浑然一体,气势恢宏。全木仿唐的建筑结构,使人似乎回到了盛唐时期,院寺内殿柱栏槛梯古朴高雅,楼台阁檐雄伟壮观。盛唐的建筑,盛唐的氛围,盛唐的时空融入当代的精神和远瞻的伟岸,它宣示着历尽岁月沧桑的千年古院寺在新时代中的崛起。回眸盛唐有古韵,举目当今更豪迈。

在院内徜徉,到处可见陆羽的身影,陆羽精于茶道,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伟大传播者。陆羽对茶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经常和朋友们谈茶,论茶,品茶、并对茶的种植、栽培、烹煮等做出深刻的研究并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茶经》,也为自己赢得了“茶圣”的美誉。浙江长兴是陆羽潜心研究茶文化的故地,《茶经》也是在这里写就的。

朋尔资产的李建军特安排大家四人一桌,在此品茶,我们还把刚刚现学的茶道在这里复习演绎,好一个高冲低泡,掌握茶壶口的倾斜度在这里得到最好的练习。不时李冬冬和朱洁强又过来嘘茶问暖,正道是人间茶暖心更暖,中华和谐威无限。如果陆羽能到此一观,势必惊奇其茶道竟能有如此多的儿孙运用自如,茶文化炫耀于世,东方文明益显人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