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就在上周五晚间央行刚刚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同时放宽存款利率上限至1.2倍,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周六就宣布,整存整取的所有期限存款利率均上浮20%,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的实际执行利率分别为2.82%、3.06%、3.3%、4.02%、4.8%。
相对于财大气粗的五大国有银行,仅是将存款利率平均上浮10%不同,地方中小银行应对利率调整政策速度快得惊人,纷纷表示要将各项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这让存款客户们始料不及。那么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为啥急着要将银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呢?
首先,在过去几年中,由于过高的存贷差,使得上市银行的业绩年年两位数增长,以致于银行高管们表示“赚钱赚得实在不好意思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如今利差有所收窄,对于中小银行业来说只要能够揽到足够多的银行存款,肯定也是有利可图之事,只不过比原来赚得少一点而已。
另有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2.66万亿元,相比二季度末锐减9500亿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季度存款第一次出现减少。这说明了当前银行存款数量在逐步流失,若再加上存贷比考核的趋紧,中小银行在年末的可贷资金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为了对储户拿出足够的“诚意”,此次多家银行便在第一时间内宣布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再者,尽管央行降息,但银行业决策者明白,现行存款利率本身就已过低,如果继续将存款利率下调,甚至处于“负利率”状态,那么等于逼迫现在的储户不顾一切的流向利率更高的宝宝类理财产品、P2P、民间高利贷等其他领域。银行存款与各类高息理财产品的区别只是一个是无风险收益,一个则存在高收益、高风险,但是由于当前的理财市场普遍存在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其他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显现。
最后,银行业对存贷差的依赖过重(特别是中小银行),而在金融创新方面稍显不足。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普遍推行利率市场化,银行的利差只有0.2-0.5%之间,所以西方国家的银行早已走出了高息揽储、费用揽储、公关揽储的手段来吸纳存款的误区。
现如今,西方国家的投行是通过推出金融衍生品、开设投资基金代客理财来获得收益,而中国的银行业的80%以上的利润还是要靠存贷差。相对于国有大银行业来说,他们的存款客户主要是企业、机构投资者的大额存款。但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主要是以零散储户为主,他们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些储户的资源,所以便在央行许可的范围内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很多中小银行在央行宣布降息的同时,将自己的银行存款“一浮到顶”,其背后一方面说明了,虽然银行暴利时代有所收敛,但是当前的利差,对中小银行而言只是赚多赚少而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各类理财产品方兴未艾,中小银行已承受不起存款持续流失的压力,留住储户乃是当务之急。当然更说明了,我国的中小银行目前对存贷差较为依赖,有待于向中间业务、金融创新领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