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降息太乐观


      央行决定从1122起,把存贷款的利率分别下调0.40.25个百分点,基础贷款利率下调至5.6%,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2.75%。股市应声上涨,打破了IPO比跌的魔咒。对于降息的预期很高,有人扬言股市上3000点乃至更高,宏观经济会好转。对此,不敢苟同。

股市是否上涨不好说,因为国内股市常与经济背离,股市从6000点跌跌1000点,经济增长率并未如此变化,股市与经济相关性不强。历史上,利率下调,股市涨跌各有。

经济就此好转,未免太乐观。国内的经济问题首先是结构问题,投资率高,消费率低。降息进一步促进投资。以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投资,投资效率通常较低,投资的结果是更多的开发区、鬼城,加剧产能过剩。地方政府融资能否遏制,看政府的约束机制是否有效。喊了几年的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地方债务未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最后是多少也搞不清楚,要多次甄别、统计、审计。

降息未必能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降息后,资本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国有企业会进一步挤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可能享受不到利率下调。

 本次利率下调,看似存款利率也下调,但放宽了存款上浮空间,实际上没有哪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那么,银行是否会下调贷款利率呢?下调贷款利率,银行的利差空间小了,利润下降。但是,以银行和企业的地位来看,银行完全可以不降贷款利率。企业或许享受不到贷款利率下调的好处。

 降息减少了消费的成本,但是否消费,关键要素是收入和保障。收入和保障不增加,即使付利率,也不敢消费。

 出口受国外需求和汇率影响,与利率关系不大。

对降息别抱太大期望,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