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政美序与保住执政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治国平乱。后者修身齐家!是两股道上跑的車,各不相同。
福山把良政美序的治理归因为三个要件(或支柱)的平衡:1、强大而富有成效的国家(a strong and effective state);2、按法规治理(the rule of law);3、执政者对治下民众的尽责(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这实际上重复了孔子论政:足兵。足食。民信之矣。滿足这三条,可谓良政美序。孔子认为周礼合符这三要素。所以,提倡“克己复礼”。但是,信奉儒学的中国却分分合合三千年不得安宁。因为良政美序不是长久持政。
福山认为他的模式是人类的共同先祖从非洲走出来,演化的阶段大致相近而成的。
他说,各人群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要处理的问题、所需竞争的资源、必得响应的挑战也大致相仿,尽管所处的环境差异显著。
其实,一国之内,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保持执政的最优方法。孔子说:无食,自古皆有死。人都死了,国将不国。竟选法也救不了政权。穷则思变,穷是动乱的主因。
中国三千年社会分分合合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简单朴实的治国平乱的道理:减税息赋,休生富民。
毛泽东总结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农业为基础的普适道理。他以农民为人民的总称,为农民争种田吃饭的基本权力而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一个农民当家的新农业中国。
毛泽东的经验是兵不强便挨打。他建国后,立即强兵利炮,很快试爆成功了两弹一星。成为东亚强国。
毛泽东的一生证明了一个治国道理,足党能治国平乱,甚至雄霸天下。30年的穷兵黩武,饿死了农民。
在中国,要想改变这条“良政美序”,可能非福山的模式力所能及。一个拥有八千所党校,8700万党员的中国,目前,还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中国改弦易辙。这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5年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拯救了中国。
邓小平模式保证了执政的稳定性,经济的高速增长性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符合福山的三个要件(或支柱)的平衡。只是不符合福山的竟选程序。
这一事实恰恰证明了福山史学的自相矛盾。他把竟选制形而上学化了。把个别误立为一般。
首先,福山认为君主立宪制起源于英国并非事实。君主立宪起源于中国秦朝的啇鞅变法。这是福山史学中的误笔。
其次,竟选制是美国国情下的特殊产物。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竟选程序也并非是唯一保持执政的优选法。面对中国模式的成功,福山对此也疑惑了。
熊彼特在民主专论中提出了民主政治四个前提的理论,颇具卓见。
1942年,熊彼特发表了他研究马克思主义凡40年的巨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为了陈述对社会主义制度与政府的民主方法之间关系的看法,他专写了第四篇,社会主义与民主。提出了民主政治并非专属某个社会制度。它存在于任何制度中。因为民主政治仅仅是一个竟争政治领导权的程序。是由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产生的一种竟争政权的程序。
它可以是社会主义的民主,也可以是资本主义的民主。作为竟争政治领导权的程序,它必须合符以下四条前提,民主政治才能实現应用。
1,从政的人的政治素质。2,政治决定的有效范围不应扩展太远,3,参选的人必须有能力组建一个训练有素的官僚机构。4,民主政治必须被国内所有算得上数的集团同意并立法承认。
其中第4点是关键。
不具备上述四条的民选政府一定夭折,甚至天下大乱。民国初年的中央政府,今日中东、支那半島和非洲乃至俄国香港都不具备民选条件,所以动乱不堪。
由此说明,福山的良治社会模式并不具备民选的元素。他的迷惘和悲覌可以理解。福山对美国的民主政府太迷恋了。以至于看不清中国社会的良政美序特色。
三千年儒学的屯民屯田自给知足铸造的中国文化,造成了中国君主立宪的社会根基。台湾的民选是一特例,关键是台湾没有君主或开放了党禁。大陆是否能从君主立宪进化,还有待国共两党磋啇。
即“民主政治必须被国内所有算得上数的集团同意并立法承认。”
民主政治既不是良政美序,也不是保住执政的优选方法。民主政治是政客从政能善始善终的良政美序,不是治国平乱的良政美序。所以,首先要从政的各集团互相承认各方的合法权力方才有效。
若要治国平天下,只要“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中国共产党具有上述三大优势便可治国平乱。由于缺乏自保的民主政治,所以内斗依然险象环生。
福山认为,各文明处在相比较而存在的态势:问题解决得如何,有没有成效,不仅是你应对挑战的能力是否差强人意,而在於你响应挑战的成果是否优于同你竞争的其他人群和其他文明,不然的话你就会在发展的进程中遭到淘汰。因此我们不得不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不然难以保持自己的优势。
福山在书中多次推荐美国民主竟选政治程序,这是福山一举成名的亮点。值得国共两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