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厂倒闭或仅现行业危机冰山一角


 陆续传出的深圳家具企业倒闭消息,预示着家具行业的苦日子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不是结束。

从今年六月,深圳华源轩、富之岛等知名家具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率先掉入毁灭企业前程的万丈深渊;今年九月,“百兰床垫”的母公司深圳华仁实业公司紧随其后。

看着昔日业内为之骄傲的标杆企业瞬间倒掉,除了惋惜,需要更多的反省。特别是家具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自我反省——是不是因昔日骄人业绩,加之同行的吹捧,而让自己变得飘然且忘乎所以?

答案是肯定的!

太多的家具企业老总希望做大,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形下,盲目决策、狂热浮躁;在市场形势低迷颓势的时候,手忙脚乱、束手无策。

家具企业的大,往往是一种“跑马圈地式”的“机运”效应,而不是谨慎渐进的理智决策。特别是在生产订单满天飞的时候,企业老总看到的是滚滚而来的现金而忽略了现金背后的市场风险,转而不假思索又将到手的现金快速投入到无边无际的规模扩张中,更有甚者是举债借贷为规模化大跃进。

去年,皇朝家私快速关闭国内2/3店面,以断臂求生,多亏决策及时,算是救了卿卿性命,但元气已损伤不浅;华源轩、富之岛、华仁没有好运气,只能相继倒闭大吉。

曾有人评价川派家具企业全友发展模式是六字方针:“扩店、扩产、促销”,对多数家具企业的发展来说,又何尝不是借用这六字方针?

川派企业跟着深圳企业学,深圳企业跟着市场感觉走,恰巧碰上中国地产“多、快、好、上”的时代机遇,无意间合拍发达了,于是,便有更多人都挤入家具行业赚快钱。进入的人越多,行业的竞争越大,为了抵抗竞争,于是乎,就有企业玩起了“规模效应”,只要渠道建得广,产品就不愁没有销路,企业也不怕被挤掉。遗憾的是,“规模效应”还没玩几年,所有企业都有了渠道,于是乎,为了抵抗竞争,又来新招“玩价格、拼实力”,看谁能撑到最后,无休无止的价格竞争瞬间席卷全国,结果是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企业利润越来越少、质量问题越来越多、投诉曝光事件倒是层出不穷,家具界成为各种促销花样“乱生相”最多的行业,为吸引眼球、刺激消费而违背市场规律,盲目创新营销手段。

 “去库存”,成为近几年摆在所有家具企业面前的大难题,产品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是降低了,但积压的库存消化不掉,就反向制约企业的生产。2012年皇朝家私中期业绩显示,存货则由上半年的2.55亿港元攀升至3.47亿港元,同比增加18.42%,较2011年大幅增加36%膨胀思维引导扩张的隐患亦愈发明显,全友家私2008年销售订单从30亿元猛增至201160亿元时,便一口气引进五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扩充到200亿元,结果导致经销商承受巨大扩店经营压力和库存压力。

渠道承压同时,作为生产企业又何尝不是压力山大?要喂饱扩张后的“无数张口”和嗜血的“机器设备”,在薄利多销而少利润可言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现金流支撑是难以想象的,融资途径有限的民营家具企业最终只能以灭亡求得解脱。

此次深圳家具倒闭事件,并不是外力所致,而是家具企业自身长期忽视内部自检、盲目做大、疯狂投资多重病症的集中爆发,外力仅是加速了企业问题暴露的时间,加快了企业倒闭的速度。对家具企业而言,倒闭才刚刚开始,对行业而言,这或是黎明前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