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 引来多方觊觎
库尔德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达450亿桶,几乎占伊拉克石油总储量的1/3,还有未经证实的3万亿至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但丰裕的油气资源并没给库尔德人带来祥和与和平。
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是座古老的城市,2400年前就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如今,它又以新兴石油城的面貌示人。美伊战争后,发达国家石油公司蜂拥而至,并拉动配套产业一同在埃尔比勒里安营扎寨,使国际公司在埃尔比勒的常住人口接近万人,投资也快速突破100亿美元。2014年1月,新疏通的石油运输管道给库尔德地区带来了更大的商机。这条由库尔德自治政府(KRG)建设的管道始自埃尔比勒西南部的胡尔马拉,全长250公里,通向伊土边境,最终到达地中海港口杰伊汉。它彻底改变了过去库尔德地区生产的原油只能用罐车外运的低效方式。这一改变和既有的油气资源价值,也促使ISIS的博士决策层冒险一搏。
在对伊战争结束后的10年间,美军耗资近300亿美元用于训练和武装伊拉克安全部队。随着ISIS攻陷摩苏尔、费卢杰和提克里克及其周围地区,大量的武器装备落到了ISIS手中,这使得ISIS即使面对装备有美式M1A1主战坦克和155毫米榴弹炮的伊拉克第9装甲师,也毫无惧色。因此,在摩苏尔水坝、库尔德油田等战役中,ISIS的800名“圣战者”竟能击溃3万人的伊拉克安全部队。
直到8月8日ISIS攻击埃尔比勒,引起美国石油财团和金融机构的极度不安,才推动了美国国会和奥巴马授权美军进行空袭。
无知无畏 终招“国际”围剿
美军空袭埃尔比勒周边仅1周,就迅速清除了ISIS在埃尔比勒方面参战的皮卡高射机枪射手,严重削弱了ISIS的进攻能力。此时,不知原委的ISIS为了吓阻美军的空袭,又犯下第二个战略性错误——残暴地大规模屠杀百姓。8月20日和9月3日ISIS斩首了两名美国人质,并通过网络传播。这一行为激起了全世界的愤怒,美国政府变得更加强硬,表态将对ISIS实施更猛烈的空中打击。
9月15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伊拉克和平与安全国际会议上,来自26个国家以及阿盟、欧盟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们一致通过声明,将采取向伊拉克新政府提供“适当军事援助”等必要手段,打击ISIS极端组织。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都表态将加入军事援助行列。
强大的国际压力未能让ISIS有所收敛,相反,9月14日ISIS又残忍地杀害了英国救援人员海恩斯(David Haines),9月21日又斩首一名法国记者,以示对英法带头跟随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报复。至此,ISIS已成为反人类的角色。
围三阙一 美军放虎归山
在沙漠上空进行激光制导精确打击是美军在两次对伊战争中摸索出来的最有效的沙漠作战模式。在没有任何天然隐蔽物的战场上,美军战机犹如猎鹰捕杀沙漠老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逃跑中的皮卡车全部消灭,但此时美军却突然采用了围三阙一的战术,将通往叙利亚方面的公路留出,放ISIS撤入叙利亚。
其一,美国早已吃透了ISIS战略意图,深知ISIS不会像本·拉登的基地组织那么简单,其政治目的是要建立独立的国家。要建立国家就需要有稳定的财政收入,而不会轻易破坏在伊拉克境内正常运行的石油设施,特别是库尔德地区通往土耳其的石油管道、加压站和公路等基础设施。
其二,由于美国等跨国石油公司在库尔德地区油田持续大规模投资和生产,这些公司与KRG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原油。尽管伊拉克国家石油营销组织(SOMO)始终强调其销售不合法,并设置了种种障碍,使这些原油的合法性成为国际市场上具有争议的烫手山芋,但KRG辩称其卖油行为符合伊拉克宪法规定,并在美国公司支持下,以低价抛售,库尔德原油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如果此时美军关门打狗,极有可能将ISIS逼成穷寇,破坏石油基础设施。因此,只有将ISIS赶出埃尔比勒地区,才可以保证美国石油公司的安全,保障库尔德地区的原油能继续使用原有运输系统外运,保证正常的经营收益。所以,“放虎归山”是美国精算的短期最优策略。
ISIS似乎心领神会,立即调整军事部署,让出埃尔比勒和库尔德地区原油外运通道。同时,就地隐蔽小规模的军事力量,保卫其在安巴尔省等地区的实控地盘和在库尔德地区抢占的油田,远离埃尔比勒,避免再遭空袭。ISIS兵分两路,一路向伊拉克南部攻击,直逼巴格达和南部油气田,另一路通过美军的缺口抵达叙利亚境内,回到叙利亚“阿拉伯之春”革命时抢占的地盘,积蓄力量准备随后的叙利亚科巴尼等战役。
这种围三阙一式的“放虎归山”策略又为随后更加复杂的地区动荡埋下伏笔。
本文刊于2014-11-4《中国石油报》国际版,原名:美军精准清除 不追穷寇为谁。若转载或引用,请保证原意、注明来源与作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