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起步较晚。2007年以后,中国的银行才开始开展跨国经营,目前仍面临很多困难。在姜建清看来,中国的银行走向国际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跨国经营不足,网点渗透不够,受到不同合规政策的影响。二是法律风险。三是文化融合存在多层次障碍。国外员工对于加班和等级制度有不同看法。四是要重视机制和体制的完善,如何形成规模经济至关重要。五是小语种人才培养不足。中国不缺乏大银行,五大行都是世界级的大银行,工商银行更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被坊间戏称为“宇宙第一大行”。但在跨国经营方面,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在规模、业务、效率,还是竞争力,与欧美国家的跨国银行有着巨大的差距。
中国国内银行业缺乏创新,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扭曲的金融市场“惯出来的”。在中国目前畸形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垄断了大部分金融资源供给,处于一种垄断性的地位,同时,由于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下,盈利性并非唯一经营目标,缺乏改革创新的迫切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考虑国家政策的扶持,国际化做得比较好的国内银行,往往还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中小银行,比如招商银行。
----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
中国模式能胜利吗?
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写了“中国银行业全球化步伐为何太慢?”发表在FT中文网上,从银行模式描述中国模式。并不显眼。
这是一篇中国丧钟的悲鸣,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争论的小结。功过优劣早已明示。然而,中国苦苦支撑到今天,再次杀虎祭旗,延续旧制,如同重读《出师表》,看江郎才尽,打虎灭虫又有何益?
这不是重复长征可以重聚民心民信的演习,而是楚王乌江高歌的自尽。不要以为美国要以乱灭中国,美国是在和平演变两岸三地。如果说,对毛是用了“围城打援”转型。对邓则是诱敌深入围困拖耗。
中国一旦陷入无穷人之境,空头承诺也就失效了。
五大银行面临空城计的苦歌新曲,不正演出失街亭的老戏?国民党的今昔,不正是中国的近代兴衰史迹?
新华社沦为中央社还要指证吗?
中国衰败不是理论上的讨论,而是无能的蔓延。史上阿斗肯认输,孙权能保国。分分合合尽在顺之者中!
不要认为这是亡国灭种的战争。这只是政权更迭的政治经济。它表明政治只能民主演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八国联军与中国周旋了200年的斗争,选在银行投资上收编人民币为美联储小兄弟。
“天若有情天巳老”这句话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是: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石曼卿对的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都喻于闲情并无逸志。毛泽东用于励志对上一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观“中国银行业全球化步伐为何太慢?”一文,也有一联以对:
天若有情天已老,言而无信必自毙。
“政党建设-军队治理-法治政府”是西方治理模式。中国并没有违背此式。但是,分成了两岸三地。很多人忽略了港台和华人的监改压力。中共能执政下去靠的就是内斗攀比维持。其中包容了反对势力。
这点上,蒋介石就做不到。但中国做到了。这才是马丁·雅克的悲叹。王绍容的述事不够客观。中国不缺民主,缺两岸三地的共同参与。中国不是不想民选,而是港台怕大陆民选。
国共两党民选,马英九能胜吗?从马的战略看,他不敢出山。
当然,中国也语塞。他没有选战经验。
两岸三地的和谈条件还不成熟。但并不妨碍大陆党国民主治理。你不能要求一个有8700万会员的组织自动解散。只要这个庞然大党不自乱,就不会乱国乱世界。银行之战不同以往,它表达了民心民信。这恰恰是中国的软肋。
美国人的真言和直率总能讲出重点。但也成了反华势力。以上可以简言一句,正因为无法无天的共产风,才有依法治国的嘶鸣。
中国要被抢劫的人承认抢刼的合法性。
如何让中国认错呢?
美国人用了货币理论证明:言而无信必自毙。
中国以为投资就能获取民信。安邦咨询公司指出,中国模式吹牛无信,撞南墙了。回头无岸,改型再干!!!
私有化银行,留一国营央行足矣。我要补充的是国营不为民。为民不国营。国营银行与国外华侨为敌,是海外失利的主要原因。
点题一下,为民不一定民主。民主一定为民。国企投资是“狮入羊口”,洗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