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舌尖上的食品营销策划


 

城市里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山里人的生活滋味。来到云南的小山村,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寻找我们需要的味道了,每一次都会有灵感出现,每一次都会面临着工业化的困惑。我们所从事的是“舌尖上的食品营销策划”,服务于每一个企业,都力争原汁原味地把土著的生活滋味搬到城市里的生活中。

很多人关注食品安全,我们把这个令国人棘手的问题交给研发专家,我们只想做土著生活方式的“快递员”——使得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人们少些坚硬多些柔情——所有的一切,由食品做承载,由舌尖做桥梁,由心灵来相伴,由情感做依托。

我们必须尊重和珍爱我们的作品,因为我们在用舌尖创造人们期待的快感。农民、土地、种子、粮食果蔬、工人、工厂、机器、商场超市、城市、餐桌、白领、办公室、舌尖,都是我们发现快乐的源泉,都是我们传播快乐的土壤。我们的作品来自这里,希望能够通过舌尖的愉悦,带给人们源自心灵的快乐。

辽阔的中国,给了食品企业和营销策划人源源不断的感悟。起初,我们期望成为企业的“搬运工”,把更多的美食搬运到全国各地;后来,我们变成了美食传播者,把更多的美食通过营销的手段传遍全国乃至世界;再后来,我们不满足于此,我们开始学会讲有关美食的故事、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艰难的“生产加工”过程,它需要专注于人们的心灵,探访人们的内心以及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息和味道。

我们在做有关食品的商业策划工作,必须游走于价格与价值之间,寻找来自消费体验带来的某些平衡感、满足感,不敢忽略任何可能的要素。

走进黑龙江完达山脉,探寻蜂蜜到底有多“甜蜜”,蜜蜂与人,大山与人,黑土地与人,椴树林与人,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然后才是产品,然后才是市场,然后才是消费者。感叹营销策划人真正无法创造价值的困惑,因为,价值本来就在那里,静静地守候,等待着有心人来挖掘。

走进云南红土小高原,我们深深地感到工业的无力,人家、村落、城镇到处都有我们想要的美味,没有工业的烦恼,没有安全的羁绊,一切来得那么自然纯粹,就像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红土上的人们一样,简单得让人羡慕,美丽得让人妒忌。薏米像珍珠一样在年轻农妇手心里流淌,流动她们简单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收集起这些点点滴滴,把它给予那些充满渴望的城里人们。

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东北大平原,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中原无尽的麦浪,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鄂西北山区的魔芋地,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湘西的山茶林,无不令我们难忘,流连忘返。行走在“舌尖上的中国”,如同展开一幅幅历史、人文、生活的美丽画卷,要求你必须浮想联翩,要求你必须生发出责任,要求你必须用营销的手段把此情此景做出位移。

行走在“舌尖上的中国”,常常会忘记自己营销策划人的身份,却也常常让我们反思营销策划人的角色定位,我们到底是营销创新者还是营销发现者?

行走在“舌尖上的中国”,真的感觉我们的创意索然无味,与其创意,还真的不如发现。之后,我们学会了认真,我们学会了沟通,我们学会了倾听,我们学会了领悟,最终,我们学会了做“快递员”,因为我们生长着营销策划的手脚和心思,必须要学会做“行走在舌尖上的食品营销策划”。

搭乘飞机飞来飞去的人们,搭乘高铁跑来跑去的人们,开车私家车游来游去的人们,只顾流连于商业的刺激、风景的丽质,却忽略了舌尖上的美妙。我庆幸,我成为一名“行走在舌尖上的营销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