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皋论世间有此桃花源


 张良皋论世间有此桃花

 

 

 

    武陵何处?土家何人?一旦要为李玉祥君和我合著的《武陵土家》写前言,立即把笔踟蹰:首先感到无从下手,随即觉察一言难尽。
    
我们一般人初知武陵,大概自读《桃花源记》始: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位渔翁发现了桃花源,出来后向世人讲述了一段神秘而美丽的故事,引起当时郡太守和高尚士南阳刘子骥的浓厚兴趣而欣然欲往问津。故事里所谓的武陵,是指东晋的武陵郡。两汉、魏、晋、南朝都沿用此名,治所在今常德市。在战国时这里本是楚地,秦灭楚,置黔中郡。当时必有不少楚人,避秦遁入深山,所以流传桃源故事。至今人们一提武陵,立即透出神秘。秦黔中郡本来还包括旧楚巫地,的神秘性更无待宣言。楚人巫、黔并称,秦人设郡统辖,这里初见载籍,便是一个带神秘性的地理单位。
    
武陵山发脉于贵州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的梵净山,东北行,穿过川东南,主脉成为湘鄂界山。武陵山脉北行过清江、长江,到长江北为荆山。武陵山及其西北作为川鄂界山的巫山山脉,都是由地质史上的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被清江、唐崖河、贡水、酉水交错切割,地理学上一般视为各自一脉。巫山到长江以北为巴山。武陵山·荆山和巫山·巴山都有大段南北走向,被长江、清江夺路东下,又加之众多河流深层冲刷,大片的石灰岩沉积地区被雕凿成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到处是奇峰、悬崖、峡谷、洞穴……另外也还有发育完善、景象壮观的丹霞地貌,如利川建南。即使请高明的现代地理学家来用文字描述这一地区,也难免顾此失彼,可以想见古人闯入这一地区,不啻进入地理大迷宫。桃源地貌在这里是家常便饭。若有渔翁,

穿过腾龙洞进入利川盆地,穿过黄金洞进入毛坝两汊十七沟,闯过卯洞进入酉水河谷,见到的都是广袤几百平方公里的桃花源
    
武陵巨洞以利川腾龙洞为魁首,清江干流通过此洞。已探出旱洞主干洞道57.8公里,全部洞厅面积155万平方米,支洞暂无完整统计,其总长当以百公里计。旱洞最高空间237米,最宽处174米。清江入洞水量常年平均30秒立方以上,最大水量超过1000秒立方,其溶蚀规模完全可能为世界之最。其次巨洞为唐崖河所穿过的黄金洞和酉水穿过的卯洞。余如桑植九天洞、慈利黄龙洞、龙山惹迷洞……虽气势稍逊,但规模都大,景观亦奇,各有千秋,不亚于国内诸历史名洞。
    
土家地区最高峰为巴山支脉之大神农架,在巴东县境北界,海拔3150米,高于峨眉万佛顶(3099米),也高于五台山北台(3058米),号称华中第一高峰。在贵州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海拔2494米,其附近的凤凰山高达2570米,都高于华山落雁峰(2200米)。作为川鄂界山的巫山在江南一段的最高峰位于建始天鹅池,海拔2090米。作为湘鄂界山的武陵正脉,在五峰县南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算得武陵东端的最高峰。这些山峰,普遍高于泰山、黄山、匡庐、雁荡、天台……
    “
土家何人?更难回答。现在知道:土家是一族名,自称毕兹卡1956年经多方调查,判明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少数民族。开始,愿意承认自己是土家族者,人口不过几万,地域不过几处自治乡。现人口已超过600万,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彝,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居第七。
    
土家分布,以武陵山区为主,巫山南北次之,江北荆山、大巴山区又次之。已建立自治市县的,湖北有恩施、利川、咸丰、来凤、宣恩、鹤峰、建始、巴东、长阳、五峰;湖南有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吉

首、泸溪、凤凰、花垣、桑植、永定(大庸)、慈利、武陵源、石门、沅陵、溆()浦;贵州有印江、沿河、思南、德江、江口;四川(现建制为重庆市)有黔江、彭水、酉阳、秀山、石柱。周边其他地区,每有土家分布,有的如秭归、松滋、临澧……已成立若干自治乡。土家族分布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
    
号称神秘北纬30°”的纬线,横穿土家分布区;自西向东,石柱县城、利川忠路、宣恩县城、鹤峰湾潭、松滋刘家场等,都落在此线上。环球此线所经,多高山、荒漠、大泽……,对人类并不友好,颇有文明湮灭,故而号称神秘。此线在中国六次穿过长江干流,是区分南北中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纬线。同样富于地理意义的东经110°纵贯土家分布区,自北往南,穿过建始、鹤峰、桑植、永顺、古丈、泸溪。这根线大致是中国东西两部的分界线:以东是山西、河南、湖北、广东;以西是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最接近这两根经纬线交界的县城是鹤峰,即古容美土司治所;就此意义而言,武陵土家地处中国之中
    
这个中国之中的山区,海拔多在500——2000米;亚热带山区气候,四季分明,但冬天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高气温约37,最低约-4,无霜期在9个月上下,湿度大,雨量丰沛,年平均雨量1300——1400mm;气候条件很适合动植物生息藩衍。论理,这里得天独厚,在神秘北纬30°”线上,算得仙乡福地,应该产生远古文明,而且繁荣昌盛,绵延不绝。
    
令人难于自信的事实是:土家族的远古文明早已失落,土家族的绵延历史久经隐没。尽管土家族的分布居中国之中,却连毕兹卡自称也是到解放后才被重新发现。这个民族来自何方,稽考

为难;这个民族历代史实散见正史诸《蛮夷传》和野史笔记之间,爬梳不易;足资考证的地下文物随三峡水利工程之建设刚刚露头,又将随三峡工程之建成永远沉没。近50年的研究虽收获颇丰,但要为土家族写一篇能得到公认的简介至今仍是难题——这也许正是引人入胜之处,本书的《历史冰箱》一节将为揭开这个神秘世界的一角作一番努力。
    
我们目前所能揭开的这一神秘世界的确很零星,但如果把零星的史实串联起来,武陵土家地区逐渐能被看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地理单元。有的学者认为远古时代,这里可能土生土长一个宓()羲氏(也就是伏羲氏)古族,所以有毕兹卡的自称保持至今。《山海经》所纪传说,这里有巫载之民,是行盐巴人的先祖。五帝时代,这里出现高阳、高辛氏族。夏代,这里是祝融氏的老根据地。商代,这里建立了庸国。春秋时期,楚国兼并了庸国,从此巴人所建的头号大国的历史被楚国所掩。但从楚之巫黔,汉之武陵建制来看,这里隐然还是一个独特的甚至完整的地区。近年考古学界就錞于出土位置绘成分布图,可以看出武陵土家是錞于之国,土家的分布和錞于的分布相互覆盖,表示这一地理上的独特地区所生息的独特民族有其独特的文

化。錞于只可能是土家先民的创造而流传四方,决不可能创自中原却如此密集地流传到武陵土家。土家先民完全可能最先进入中原而成为中原土著。土家先民的文化,或者说成更为通行于学术界的巴文化,完全可能是中原的前驱文化,其地位正像努此亚文化之于埃及。
    
这里的人文底蕴如此丰厚,任一位土家学者要作全局介绍也会感到难于着笔。我们所知有限,并不比当年寻得桃源的渔翁深入多少,即使很著名的永顺老司城、大庸玉皇洞石窟、凤凰黄丝桥古城等,我们也还未曾亲历。所以只能暂付阙如。有的武陵一角,例如张家界,早已名满天下,无须我们为之锦上添花,故尔宁可作从略。有的武陵边缘,例如湘西一带,早在沈从文先生笔下,被描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我们万难争驰;但如果请沈先生介绍武陵堂奥之区,他也决不会使用同样笔法。我们无非和当年渔翁一样,情不自禁,乐于介绍,顾不得我们所知还处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水平。只有一点自信,比起当年渔翁,我们多了照相机。
    
武陵的奇峰异洞、悬崖巨瀑,可与世界上任何风景区媲美。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有着几乎四季如春的气候。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夏季流行烤火,尽管目的是为去湿;1500米以上的高山台地,夏季烤火就是为采暖所必须了。在这段北纬30°线上,往东的武汉,往西的重庆,都得火炉雅号,居然有这么一大片清凉世界就在跬步之间。仅就避暑的作用而言,我们称武陵地区为南中国的瑞土绝不为过。瑞士全境在北纬46°线以北,相当于中国的黑龙江省,气候凉爽,毫不为奇。瑞士面积41293平方公里,不到武陵地区为一半,以避暑旅游为支柱产业,几乎成了世界的首富。而武陵地区至今大部尚未脱贫,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仍然深信: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武陵土家的闭塞贫穷理当改观。我们的愿望就是要努力使武陵土家为世所知。哪怕力不从心,也要向世人大声张扬这个桃花源,怂恿众多的太守刘子骥来访问这个桃花源,开发这个桃花源。(张良皋  2000626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