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c052dd0102v7xv.html
12期的《小说月报》,本来以为年度的结尾,可以看到一两篇荡气回肠的作品,可是让人失望的是:没有。
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依旧是作家李铁的《手影》,这几年看过 李铁先生的几篇小说,每一篇都很喜欢。李铁的作品往往着眼于工业题材,或者小人物题材,这一篇,依旧是小人物的生活。小说写了王翠华的三段恋爱史(也可说两段)以及收养青苗所惹出来的麻烦。作家把一个善良,执着,甚至一根筋的小人物写得入木三分,我尤其觉得后半部分青苗对王翠华的怀疑甚至仇恨让这篇小说有了更现实的意义。互相猜疑,不信任是我们这个时代人和人之间的通病,看完这篇小说,我只有叹息一声:做好人难,做个能坚持自我的人更难。
《琴腔》,尽管作为本期的头条,可是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阅读的快感,反而有些吃力。很佩服作家对乐器和乐理的精通,也许正是这一点给在这篇小说增加了分量。《琴腔》写得是过去戏院里的生活,写了几个人物纠结的一生,我觉得并没有出新,除了爱恨情仇,梨园的小说真的很难出彩了。
《死亡设置》,好像是一篇通俗的侦探小说,故事采用单线的叙述方式,绕来绕去,尽管作家试图加进很多社会元素,但是没有打动我。
《新记》,这是第几次读这个作家的小说了,我也忘记了,好像都是在《小说月报》上读的。其实我挺不喜欢这种叙述强调的,一看就是虚构的一厢情愿的传奇小说。小说的情节离奇琐碎,人物之间看似勾心斗角,其实都是空中楼阁。当然这样的小说很不好写,需要繁杂的历史知识。
短篇中,我挺喜欢《金歌》的,这篇小说出自一个19岁的大学生之手,的确让人刮目相看。小说无论节奏,还是叙述都很老道,显示出一个实力派作家的崛起。而小说刻画的金小中一家,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一家人,当然让人反思的是教育问题。一副小市民的生活画卷。
《泣不成声》,一点也没有打动我,为什么呢,因为我感到小说对一个失去父亲、丈夫和儿子的女性的描写不真实,不真实的细节就在于她的织毛裤和儿子同学的泣不成声。我觉得如果把那个同学写成一个骗子,震撼性可能会更强烈一些。
《108号文件》,写得是一个高层领导的突发事件,作家一定是受到了一些新闻的启发,影射了当前一些高层的不正之风。不过这篇小说有些短,没读过隐就结束了。
其他几篇小说各有千秋,印象不深,就不做感想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期的《小说月报》竟然选了一篇小小说,不知道是对小小说的重视,还是刊物页码的需要?还是这篇小小说实在是好?答案也许只有选者才能给出。
真没想到,这么快一年就过去了,又读了一年的《小说月报》,无论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小说,都能给自己很多的启发和感悟,但愿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像样的小说,那样才是自己最大的进步。
上个月又去邮局预定订了明年的《小说月报》,继续支持这本刊物吧。共同进步。
(1130字)(201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