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毛泽东时代的工作比现在快乐?


 为何毛泽东时代的工作比现在快乐?

----几个退休老人在一起聊天时谈论现在儿女工作与自己比较时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参加一个朋友的酒会,刚好我这桌都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并聊天,好像有共同语言似的。因为大家都在唉声叹气,说现在的孩子工作一点都不快乐;没有一天回家是心情舒畅的。大家说当初在毛泽东时代,那时我们大家的工作没有这么多的烦恼;因为在工作中有时大家还开玩笑,根本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无论什么工作都没有快乐,好像工作特别无奈。

这些老人的话勾起了我回忆,好像真的任何工作都没有这么多的烦恼;因为当时也有国有企业与街办企业之分,可大家休息时在一起根本没有烦恼之分;因为大家都很快乐。同样那时也有政府官员与老百姓之分,即使住在一个院子里也没有快乐与烦恼之分。因为那时住房差别是存在的,但也不是每天都在扩大;而且收入水平差距同样存在,但只要工作就能生活无忧;差距感主要来自于结婚等这样的大事,因为日常生活中还真的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不担心孩子上学,也不担心学费不够就不能上学。正因为如此,所以那时一个双双职工上班的薪水基本要够养活老少三代是普遍现象。然而即使如此,那时也没有今天年轻人这么多忧愁;要知道今天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是不需要养老人的,因为现在的老人也是绝大部分有自己的退休金。但即使如此,现在人的工作还是没有毛泽东时代快乐。

首先从小环境看,现在任何工作的变化莫测;今天上班好好的,明天领导就能安排你下岗。这在毛泽东时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那时工作稳定是基本社会现象。即使也有提拔这样的意外出现,但不可能总有惊喜出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工作开心应该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为大家不操心就是一种快乐。

再看大环境,毛泽东时代的物价稳定;基本上不担心物价上涨的现象出现。更重要的是随着自己的工作年限增加,自己的收入水平肯定会增加。而社会物价又不上涨,自然这就是生活越来越好的预测。由于这种预测是基本社会规律,所以当时我们社会收入水平最高的人却是退休人员。然而现在的社会实现乾坤大挪移,物价肯定是上涨的;而收入水平反而可能下降,根本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收入水平肯定上升。再加上退休人员是我们今天社会收入水平最低的人,从而使任何有工作的人都不敢说自己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因为这不根本不可能的。如果要是贷款买了商品房的年轻人,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的竟然是我们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我身边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年轻人。试想这些人即使工作顺利,恐怕也难以有快乐之心吧;因为生活的压力能叫他们快乐吗?

我们知道毛泽东时代少数家庭的负担重困难户可以找组织,因为组织代表党给你提供困难补助。而现在虽然说也有低保等政府关怀,但却比登天困难;因为现在如果不是残疾人,基本上是申请不到低保的。至于什么福利待遇,那是‘官本位’的产物;体制外的人甚至连什么叫福利都不知道,这就是现在的中国特色。同样我们知道毛泽东时代子女生病所发生的医疗费,则由父母单位各报销50%。可现在体制外的人根本不管子女的医疗费,因为连自己的医疗费都是自己负责。正因为如此,如果子女有病的年轻人更是苦不堪言;因为自己需要照料不说,还要额外支付这深不可测的医疗费;它能叫年轻人快乐吗?

表面上看现在的老人有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权力,还有享受广场舞的权力;这应该是老人心旷神怡的时代吧。可事实却是如今的老人更加令年轻人担心,因为如今各类坑蒙拐骗首先针对的就是老人;其次是现在的社会冷漠,老人在公交车不让座再也不是新闻了。如果遇到老人突发各类疾病,这冷漠的社会能不叫年轻牵挂吗?

是啊!毛泽东时代的人们欢聚在一起时是没有阶层、阶级、等级贵贱的区分,大家都很低调做人;即使是高级干部也教育子女要朴素、低调,绝不敢随便欺压老百姓。那时的警察与军队真的称得上是人民警察与人民军队,因为你老弱病残过马路这些人碰到肯定会主动过来搀扶你;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肯定是军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老百姓有困难首先愿意找的就是警察或军人的帮助。现在如果遇到过马路慢了,交通警察肯定对你是指责。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今的老人过马路基本不看红绿灯;因为中国式过马路最安全。

是啊!那时候社会上的人与人很亲和,没有现今的冷酷和你争我夺。扶老携幼、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任何人家里有什么事都会有很多亲朋好友与邻居帮助;就连我当时农村来亲戚都能在邻居家吃饭而等我们归来(因为我当时是两口子都是跑月票的,所以每天回家最晚)。也就是说在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体现在每个国人心中,所以大家都愿意为它付出与奉献;从而使社会带给每个家庭的好处多得举不胜举。对比今天的各种社会现状,让人如何能不怀念真正的社会主义呢?人们怀念毛泽东时代不是怀旧,因为这些亲身体验历历在目而自然的结果。对现在的年轻人讲,他们想工作快乐估计是难以实现的中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