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论及讯息费用如何影响价格时,提及消费者与销售者信息不对称,若后者比前者或者前者比后者更了解商品则会出现道德风险。对此,人们一般采取的对策是逆向选择。但是,这不会在所有领域都有效果,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存在于广泛的市场之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
有记录称中国某地有段时期,健康时给医生钱,但生病时不付费。这种现象无法确证,但是中国社会自与外面不同,或者可以将之看做礼尚往来或投机。这也是一种经济现象,但逻辑上讲不通的于世事自然也会出现混乱,没有正常规范的交易怎会有实质的发展。讯息费用是影响价格的关键,人们接受一种价格也在于讯息费用存在于市场合约当中。
现在就医动辄需要负担昂贵的医药费,不仅仅与医疗制度有关,更与经济制度有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体现交易费用的存在才是关键。如果人们以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交易角色强弱等对此施加影响,那么不仅仅影响单个的交易,也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税收也是如此,特别是税收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领域,为什么还要公众付费使用?公众在使用当中,可以扩大或者增加税基,使得财政可以立于坚实的基础之上,当然这也要建立在政府有效投资的条件下。为什么公众需要付费使用呢?比如教育、公交等,公众在这其中既要缴纳税收又要付费,税收自然也是一种合约,由此公众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可以节省一定的讯息费用,如果这一点不能实现又要公众付费是欠缺合理的理由的。
费用是否服务的价格,首先价格到底反映的是什么?张五常认为价格是边际用值也即边际收益也即边际成本,只是这是一个永远找不到且一直寻找的均衡点,就是不可能在交易时成立,未来达到看上去合理的一点也不代表过去的可以成立了。由此也可以说合约决定的价格意涵未来某一时期收益折现的考虑。如是,则税收也成立,但也正如上述现象,健康时给钱即交税,生病时还须付费吗?
一般人们总有种体会,越是存在合约之外的费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反而下降。税收在于依循持续获得财政平衡的均衡点,即使实施赤字财政也是如此;付费则代表讯息表达的缺乏。不过,从另外一层含义讲,正因为存在前者才有了后者,即各方收益在未来与现在之间存在的时差。这个差距的存在便影响边际成本的选择,未来之不可预期,而过去的尚需平衡。也因此可知,讯息费用总要由信息不足者出,在不同消费者之间或者在消费者和卖家之间。
税收与费用之间的区别,但凡体现不出上述差距的可以作为税收,而税收也存在弥合不同人群收入差距的功能,而费用则没有。从人们的一般认识中,认为税收越少越好,主要在于历来中国税收存在问题,即越是日常交易频繁的商品项目却要课以税收,不能立足于上述阐述的均衡点功效,不能有效减少交易费用。同时,商品价格中含税,也在验证生产厂商将税收转移给消费者,作为交易费用的一部分。所谓交易费用,也并非越少越好,这表明交易活动并不活跃,进一步则影响价格的有效生成,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是人们也会有疑问,税收需要考虑讯息费用相关的问题吗?作为守夜人角色的政府如果不参加市场经济活动怎么会对此施加影响,但减税或者加税总归均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则不可避免的发挥这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