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达利:非理性行为---投资亏损的真凶


   夏达利:非理性行为---投资亏损的真凶

 
  夏达利:资深金融分析师,从事股——票、黄金、期货投资理财分析工作8年,有扎实的分析与实战操作经验,擅长应用江恩、波浪理论与技术形态指标,结合国际基本面分析市场走势,以短中线操作为主,实战经验丰富。交易风格稳健、果敢,坚持顾客利益至上原则,趋势为王!专家技术教学讲解以及精准喊单策略体验群,专家腾讯联系方式:535409287,体验群:群号:156497256:入群验证XDL,无验证不通过
 
  在参与黄金等贵金属投资的过程中,不少投资者总在抱怨为什么别人的投资做的风生水起,而自己却总在遭受亏损的侵蚀。随着金本位制的解体,黄金的避险和保值属性大打折扣,目前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普通的金融工具。在大多数投资市场中,噪声交易早已成为了常态,而黄金作为一种独特的金融工具,当然也不会例外。正因为如此,本文将着眼于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夏达利表示对黄金白银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做出一定的阐述及解释,希望借此投资者可以认清自己在投资中存在的一些行为偏差,并及时加以纠正,从而做出最佳的投资规划。
 
  一、夏达利:行为金融理论简介
 
  1、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前景理论1979年,行为经济学创始人卡尼曼教授和特维斯基教授,通过实验对比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大多数的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投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的效用不是单纯财富的函数,他们也并不总是风险规避的。前景理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了几个有悖于常规的结论:
 
  (1)人们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加看重的是财富的变化量。
 
  (2)人们在面临获得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却都变成了冒险家。
 
  (3)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盈利带来的快乐远远小于等量的损失带来的痛苦。
 
  (4)前期决策的实际结果会影响后期的风险态度和决策。前期盈利可以使人的风险偏好增强,还可以降低后期的损失;而前期的损失会加剧以后亏损的痛苦,风险厌恶程度也相应提高。根据这些结论,卡尼曼教授和特维斯基教授提出了“S”型的价值函数。根据该价值函数,我们发现:行为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通常是风险偏好的,而在盈利时则往往是风险规避的;同时投资者面对损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则远远大于同等盈利时所获得的愉悦,这与现实的情况基本一致。前景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尽管其仍然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缺陷,但其对于金融市场中一些用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的诠释,仍然给我们在投资中带来了重大的理论指导。
 
  2、几个重要的非理性行为偏差2.1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如赌客去赌场赌博,随身带了3000美元,赌客赢了100元,这时要求他离开赌场可能没什么;但如果是输了100元,这时同样要求他离开赌场可能就很难。
 
  2.2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如果说适当的自信是增强自我生存能力的必要条件,那么过度自信就会导致投资者承担更大风险,是有限理性甚或是非理性的。过度自信一般有两种典型的表现:一种是过于信任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高估自己对事情的预测或把握;另一种是当事件发生后,倾向于将有利的方面归于自己的能力,而将不利的方面归于运气、环境、他人等。对于投资者而言,过度自信不仅会导致投资者低估风险而且会使投资者倾向频繁交易,从而遭受更大程度的损失。
 
  2.3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在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了兑现收益,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资产,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实际损失而继续持有亏钱的资产。即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往往对亏损的资产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不愿意实现损失;而在盈利面前又倾向回避风险,愿意较早卖出资产以锁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