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式语言”解码让谁无地自容?


 “习式语言”解码让谁无地自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说真话说实话,说老百姓爱听的真心话,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喜闻乐见。最近出版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系统分析了习大大的语言风格,解码“习式语言风格”背后的秘诀。(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126)

2013129日,《学习时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的文章,概括了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讲话”的8大特点: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

2014120日,《学习时报》再次发了一篇题为《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的文章,指出“探究和总结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此为方向、为标杆、为镜子,对照检查、习之用之,切实转变话风,认真纠正讲话中的‘假大空长’陋习,构建起与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相适应、相符合的话语体系。”

准确来说,《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的出版,让官方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参照,而至于能否是官场的陈腐之风得到改变,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习近平同志讲话的语句质朴而通俗,直接而精炼,令人耳熟能详,倍感亲切。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以及“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等之类的的词句,早已成为了民间茶余饭后的“流行语”,甚至就连“习大大”这个亲切的称呼也成为了人们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正所谓“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言由心生”。 “习式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官话”的范本,说到群众中的心坎上去,既得益于他信念的坚定;也得益于他有着长期在基层工作经验,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得益于他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更得益于他一贯注重实事求是,一切坚持从实际出发,有着丰富的情感、真实的情意。

而反观一些领导干部,他们要么高高在上不与群众接触,要么拉关系摆权威不注重学习,要么用学习文件代替调查研究,要么在公文上“想心思”、“兜圈子”,有时就连开个会议、发表个讲话、做个发言、写个心得体会也要让秘书或者办公室人员代笔,以至于“假话、大话、空话、套话”颇多,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如此境况之下,他们的语言又岂能不苍白贫乏、欠缺文气与文采,岂能不令老百姓心生厌烦、深恶痛疾?

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决定了他说话的方式如何。作为一名官员,要想将政令宣传到老百姓心中去 ,首先是要学会怎么和群众说话。但愿更多的官员能够从《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这本书中,真正领悟到习近平同志的思想境界和务实作风,打开自己厚积薄发、平易近人的语言之门,摒弃人民群众深恶痛疾的官场陋习。

(李吉明20141219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