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筑风水闲谈


故宫,是中国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比较多的一个地方。同时也体现了建筑遵循自然的原理。

风水里蕴含的是中国古人最朴素的生活向往和生态和谐观。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14年建成,至今已沐浴600余年沧桑,在设计建造时便遵循了许多风水的规则,例如“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前朝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后市指皇宫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左祖指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则是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前朝”工作,“后市”生活,“左祖”祭祖,“右社”祈祷物产富饶,这种风水设计,在满足帝王宫殿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表达了国富民强的美好愿望。

在四合院等古建筑中的影壁墙,雕刻着各种图案、文字,营造出的吉祥气场,也对居住者形成影响,如牡丹荷花砖雕图案,风水大师认为牡丹寓意富贵,荷花寓意和顺。

虽然风水学在民居、园林等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最初风水只是在古人寻找墓地时使用,理论是葬地内有生气,可以为后人带来福祉。因此古人选择墓地时讲究生气凝聚,即风吹不到、有水流可以阻挡其流动的地方。以明十三陵为例,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前小河曲折蜿蜒。陵墓的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

“藏风聚气”、“山环水抱”和“龙真穴的”早已成为建筑风水的关键词,直接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今天看来,包括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在内的中国建筑,其最重要的文化特质便是“天人合一”。正如世界科技史权威、英国李约瑟博士所说:“中国建筑总是与自然调和,而不反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