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代表了中国古代哲人的高度智慧。在这里,只想就对目前中国企业有实用价值的几点简述一下。
老子策略思维的第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反求正。
可以把老子的这种策略思维概括为一个图表:
以反求正之策
以退为进,以败为胜。
以柔为刚,以屈为伸。
以废为兴,以愚为智。
以辱为荣,以讷为辨。
无为则无不为
如果将“反”比为劣势,处于弱势,将“正”比为胜势,优势的话,那么,老子以反求正的思维告诉我们:处于劣势,弱势状态,只要积极进取,方法对头,不懈努力,就可以反败为胜。这种思维策略,对于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不是在思维上产生了飞跃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无为则无不为,是讲无为与有作为的关系,要想有作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积蓄实力,等待时机成熟,才能向有为转化,有所作为。一个企业要想有作为,必须苦练内功,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积聚实力,才能有所作为。
老子思想的第二个思维特点是,概念集合。
简单的说,就是将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集合在一体思维。
例如
以败为胜,无为则无不为。
败与胜是两个相互否定的概念,无为无不为,也是两个相互否定的概念。但老子却将二者合为一体思维,我称为概念集合思维。
可能有人认为:这不正是“悖论”“二律背反”吗?这种悖论只是一种无意义的概念游戏。
但实际上,这种概念集合思维有重大意义。
例如,在生物分类学上,猿人,究竟应该算作猿呢?还是算作人呢?虽然,分类学者中有各种不同的着法,但结果是愈多的分类学者不得不承认,猿人既是一种猿,但也是一种人。因为这种动物确实同时具备猿和人的分类特征。特征。物质(客观)本身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特征,因此,人类思维就必须具有概念集合的思维来正确反映物质(客观)的特征。
再如,现代经济中的股份制,有很多既有公有制,也有私有制。并存在股份制中,就是经济学中的概念集合。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是唯一一家公然主张矛盾结构是思维的合理形式的人。他曾说过:
“只要是对理性的
人类思维(主观)应正确反映物质(客观)的悖论(旧译‘二律背反’)性质,或者更正确地说是辩证的性质深入观察一下,就会看出每一概念……都可以有主张悖论的形式”。1
黑格尔又说:“一种不仅仅是抽象的共相,而是在自身中包含了丰富的特殊物的共相。”2
关于概念集合这一发展规律,黑格尔作过深刻的表述。
“我认定科学赖以存在的东西是概念的自身运动……3
中国的哲学家老子早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约2000年就发现并运用了概念集合这一辨证思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多么伟大的贡献。
我为什么要简述概念集合思维呢?
因为思维的片面性,会给我们创业,管理企业,职场成功带来巨大的损失。
就一个企业来说,主要有三种资源,项目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可以这样说,企业就是这三种资源的集合。
中国为什么不少企业不能成长?有些企业过分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人力资源,项目资源。导致无新产品开发,人员流动如流水一般,几个月换一次人。经常换人,产品质量如何保证?无新产品开发,企业的发展在那里?因此,在企业中,要运用概念集合的思维,摆正3种资源的位置,协调有序的发展企业。
老子思想的第三个思维特点是,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老子思想中的概念集合,策略思想中的以反求正,并不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某种公式,而是要我们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学习老子思想的根本目的。
概念集合,要我们全面,辩证的看待矛盾,看待问题。以反求正要我们处于劣势、弱势,要鼓足信心,敢于战胜困难,扭转局势,反败为胜。从问题出发,则要求我们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方法不正确,分析不准确,同样会一败涂地。因此,可以说第三条,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
老子在2000多年前,总结的思想规律,在今天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出中华传统智慧高深无比,这也是中华文化传承5000年而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这也是中华文明屹立世界的根基。
老子的思想是一个体系,本文仅摘取某中的几点。
《黑格尔全集》(德文版)第3卷,第217页。
黑格尔:《逻辑学》上册,第41页。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册,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