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


人才、资金、原材料、设备、土地、水、能源、技术、情报、信息等,统称资源。资源配置就是这些资源的分配使用。

资源配置有国家层面上的,例如财政部每年向人大报告的预算,就是资金配置。科技部的重大项目要配置高端科技人才。自然资源,如土地的配置,诸如保留多少耕地,多少用来建草场、牧场、林场、湿地,多少用来开发房地产,多少用来发展工业园区,多少可以被道路占用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企业层面上的资源主要指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劳动力,设备等。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化和细化,资源的定义更为宽泛,增加了智力资源(经验,知识,技术,特殊技能等),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公关资源等。

资源之所以要配置,是因为资源不充足,甚至稀缺。高原上不缺新鲜空气,可能缺水,水的配置是问题,但无须配置空气。资源配置的目的是让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最佳利用。优化资源配置,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产生最大效应。

优化资源配置需要平衡长期和眼前的利益。例如一片土地,用来种地,或是房地产开发,获利可能天壤之别。但是我们的土地资源紧缺,国家规定18亿亩耕地为底线,考虑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如果发生灾荒,国际粮价暴涨,没有粮食的基本保证,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企业,投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高,短期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而它对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支点是,市场是个无形的手,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在自由经济体内,人才流向工资最高,即价值创造最大化的领域,高投资回报引导资本流向经济效益最高的项目。但是,公益性、具长远战略意义、价值不以物质利益计算的项目,往往得不到市场的支持,这时政府的干预能弥补此缺陷。在这个意义上,市场与政府功能互补。如果政府跨越这个界线,可能对优化资源配置起破坏作用。我们常见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速度,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就是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