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得人心的余额宝


 

 

   围绕余额宝的争论还在继续着,继那位气急败坏的央视评论员之后,陆续又有银行界的重量级人物出面历数着余额宝的种种不是。然而,和压倒性的声援余额宝的金融创新之举的汹涌浪潮相比,那些对余额宝的负面声音实在算不得什么。没有官方和垄断背景的余额宝何以赢得了如此高的民意支持呢?答案很简单,余额宝这一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就是针对银行多年的积弊来的,是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彻底颠覆。记得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针对互联网金融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么多年来,银行凭借着垄断特权,对民众的利益巧取豪夺,在定期存款上规定了种种的取款限制,而活期的利息压低到了零点几以内。百姓面对如此的吸血却百般无奈。余额宝正是针对银行的这些弊端,设计出了方便灵活而又实惠的余额宝产品,理所当然地赢得了百姓们的青睐。

面对余额宝的强大竞争优势,传统银行被迫接招,纷纷推出了类余额宝的各种产品。而这种竞争局面的出现,最大的受益阶层就是广大的普通百姓嘛。有余额宝在前立下的样板,银行要从阿里手中抢回声誉,就只能放低身段,让利于民众。这正是改革的初衷嘛,金融改革喊了几年了,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原因就在于,改革缺乏动力呀,要这些利益阶层自己改自己,谈何容易啊。而新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力量,从外部切入,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契合民众强烈的理财需求,用一个余额宝就使得传统银行溃不成军,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平心而论,余额宝没有任何违规,完全是按照相应的规定在行事,惟一不同的就是,它不是银行,当然没有传统银行固有的各种束缚。

于是有人出来用以往规范银行的条条来说事了,他们认为余额宝也在行使着与银行相近的吸储功能,但它却没有交纳存款准备金,这是不平等竞争云云。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还是经不起推敲的呀。余额宝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时代的改革产物,当然不能用以往的老套路来约束它。否则,那还如何改革呢?和传统的银行相比,余额宝真正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完全按市场规则及客户需求行事,它没有那么大的体量和包袱,不会像传统银行那样因循守旧和贪得无厌。因此,银行如果以不变应万变,在凶猛的互联网金融的面前,肯定是不堪一击的。而这正是金融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呀,真正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打破垄断,消除暴利,还民众赢得的利益,并享有良好的服务,这不正是金融改革的初衷吗?

自去年下半年余额宝面世以来,其利息水平始终保持在年化6%以上,况且它是按天计息,可随时存取,没有任何限制。这在以往的银行服务中是不可想象的,是否难度特别大呢?反正人家余额宝做到了,无非是拿出一笔周转金应对用户的临时需求,而用其中的主要部分短期借给银行,从而获得较高的利差,实现了客户、银行、余额宝的三方共赢。这样的金融创新究竟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呢?其实也谈不上,以往银行为啥不这么干?因为客户过于弱小,无力和银行角力,只能接受银行的低息盘剥了呀。正是因为有了余额宝,客户个体的利益才被重视,其利益也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余额宝就是民众利益的有利捍卫者,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实体,它自身的利益是通过为客户讨回既得利益的同时,得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惟一付出代价的是传统银行以往的垄断暴利被摊薄了而已,而这不正是金融改革要实现的效果吗?

无论是从我们民众自身的利益考虑,还是为整个社会经济机体的健康着想,余额宝的出现及精彩表现都应该赢得热烈的掌声。而真正的改革肯定会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弹的,从表面上看,代表权威声音的央视和银行界的暴跳如雷,的确不可小视。然而,和广大的民众力量相比,他们又算得了什么呢?余额宝作为新生改革力量的象征,尽管尚还弱小,但因为有广大民众的力挺,它的前景一定会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