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取舍


变革与取舍

 

高合新

 

在人类社会里,自由是幸福的最终归宿。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的真实生活却不全然相同。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自然就会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取舍。有不同的取舍就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就会有不同的幸福感。遗憾的是,天赋人权的自由、平等和尊严却在十分自私的极权社会体制下显得面目全非,使她纯洁美丽的本质光环黯然失色,于是人类被迫在黑暗迷茫的怪圈中失去方向,努力为生命而探索。

但是,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是任何执政者都希望拥有的执政环境。然而,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各自执政理念的差异性,导致其不完全尽如其愿,甚至相反。愚以为,如果不建立人性化的社会体制并用法律遏制人性的自私以及恶性的膨胀,以拯救人类的基本良知,那么该社会一定会走向自我毁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之所以力主改革,坦率地说,是因为中国已经陷入了民族精神的荒芜年代,既得利益集团那种积非胜是的顽固卑劣的陋习和国人抱残守缺的凝固的惯性思维方式以及消沉的民族意识明显阻碍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从理论上讲,要想从根本上摧毁而不是触及腐朽的既得利益集团,让沉疴积弊的中国社会走向健康有序的状态,并非纸上谈兵,必须最终落到体制上的改革完善。

于是,拓荒民族精神、宣示人权尊严和传播人类文明自然落到了我等肩上,并且永远的责任和不灭的良知以及坚定的信仰伴随我永生绝不与狼共舞。十分确信,人类不可能永远迷茫,上帝一定会指派明路人。

大凡任何社会只有在人类不违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性化的国家法律的前提下自觉运行,它才有可能长期生存和发展。然而,不同的政治制度造就人们不同的心态,其精神上会更有一种不同的愉悦和享受或者颓废。民主制的国家给每个人一个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从而达到人性化的自我极限。相反,在极权专制的国家,由于人们生活在“斗争”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戒备导致了基本的诚信危机,官本位制的延伸使整个社会等级分明,以官场级别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已成为国人定向的基本意识形态,于是,强烈的功利主义和极度的虚荣心驱使缺乏信仰的人们追求的不是正常的生活,而是最终以泯灭人性和扭曲灵魂为代价换取世俗层面上的成功。长此以往,国难以为国,民难以为民。吾仰天长叹,悲哉!哀哉!

承载人类居住的地球上现存两种社会体制:民主制与极权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两种截然相反的不同体制的存在早已明显优劣,时间和实践已经让世界得出了确信无疑的答案,它已经成为推动或钳制人类进步的标签。民主制属于选举制,极权制属于世袭制。不言而喻,显明的社会对比一定会让主张公义的国人作出肯定的选择。因此,执政者切不可忽略国人的意愿,更不能强加国人意志,应顺人类进步的潮流,让世界看到一个有希望的真正强大的中国!

为此,面对身患顽疾的中国现状,习近平先生知难而进,提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并要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力图还原国人一片清澈的蓝天。目前以反腐破局作为改革之前奏,深得我等民心。尽管最终成败仍充满变数,但就其敢于正视现实,触其实质,倾力救国为民之浩然气概,堪称百年执政绝代!我因秉性率真,一贯传承父亲“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从不为迎合官意而溜须拍马,是故与官场无缘,但庆幸能净心舒义。今当遇习之大治,甚喜!

通观历史上的中国改革,均以维护统治者统治为目的,故屡次运动的性质充其量冠以“改良”,因而结果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中国高合新认为,体制改革的彻底性就是革故鼎新,在于竖起人格尊严,建立具有包容性的真正人性化的和精神道德力量的民主社会制度。否则,改革便失去它的真实涵义。换言之,如果继续承袭封建体制的遗糟,滋生腐败的天然土壤依然存在,那么中国的改革就只会在貌似全面的表层上花样漂浮而难以潜入深水区,即使改头换面,实则病根依存。这样的结果,无异于饮鸩止渴,欺世盗名。一个病态中国的各种丑陋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死灰复燃,任何变故的不确定性都可能随之出现,苦难的中国还会在一片叹息中曲折延伸。

因此,破除固化的底线思维,化解风险和降低代价以达到最有价值的理想目标,是任何社会变革追求的效果。

当然,理性地讲,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呼吸自由的空气、享受平等公义的气氛以及人类的尊严,以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然而,体制的变迁是社会权益的重新整合,保守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会顺势退缩而是步步设阻甚至顽固抵抗,可见变革之路极为艰辛。但无论如何,我会永远坚守纯洁的灵魂和正直的良知,始终捍卫崇高的真理,以饱满的信心焕发国人的生命活力以及恳切善良的愿望!

法律的权威性在于它体现了上帝的意志,社会体制的民主性体现了公平和正义,体现了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或组织,都是企图阻碍人类社会进步的羁绊,而与民主制度相背的极权制度最终都会被历史唾弃。

意识形态决定生活方式。中国属于传统封闭型文化体制,与开放性的具有包容性的国际文化体制相比较,国人一直被接受单一意识形态,于是就形成了僵硬迂腐的思维模式。每当国际社会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而面对日趋发展的国际社会现代文化大融合,中国更明显疲于应付,尤其国人呆若木鸡的窘态,足见免疫力极度低下。

缺乏信仰的人,善于在物质层面上寻求刺激;相反,在精神层面上具有终极目标并努力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人,他们一定是有崇高信仰的人。

 

                                            

                                               2014年3月4日星期二   陋宅